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广州的士是指在中国广东省广州市服务的的士,是广州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之一,当地人俗称“的士”(来自英语"Taxi"的音译),乘坐的士俗称为“打的”。
1915年(民国4年)马来亚华侨集资从香港购进几辆残旧小汽车,经修理后来广州经营计程车业。此为广州最初的的士服务。至1933年,全市拥有631部的士,均由英美日等国入口[1]。
中华民国时期,的士服务广大市民,各种的士公司、车行遍布广州市区,在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提供的士租赁的公司至少有15间:[2]
1949年中共建政后,全部的士公司被取缔,的士变成专门负责接待到穗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与高级官员、参加交易会的外商、海外华侨、港澳同胞等等的交通工具,被称为广州市的“国宾车队”,需要外汇券才能乘坐,一般普通市民禁止乘搭。[3]
到1956年时, 广州市只有广东省人民政府交际处的迎宾馆和广州市服务局属下广州市小汽车公司分别拥有的士数十辆,多是国民政府遗留车,小部分是苏联进口车[1]。
1960至70年代,出租汽车的经营方式发展为定点候客,乘客到站找车,司机接单载客。而司机完成一趟接待任务后,必须空车赶回服务点等候下一次的出车指示,不得中途载客。
197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后市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民众对的士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1978年春天,广州市汽车公司从香港市民“截的”中得到启发,决定结束多年来“路上空驶的士不载人”的经营模式,同年4月春交会期间用中英文印制的近万张《告来宾信》送到了国内外乘客的手中:“在没有汽车服务点的地方需要用车时,如遇空车可招手示意叫车。”这是中国大陆出租汽车行业共和国以来的第一次改革,打破了共和国传统的封闭型服务方式和经营老格局,随后“扬手即停”服务迅速在全中国铺开。[3]
1979年9月,广州第一家穗港合营的出租车公司——广州市白云小汽车出租公司成立,并于11月下旬开始营业。[3]
2012年,广州交委为解决打车难的问题推出高峰的士,除了广骏、白云、广交、穗盟、天湖统一之外,也有其它公司加盟高峰的士,其中广达公司为主要经营高峰的士的参与者。
广州交易会刚开幕初期的几年,与会客商甚少,60辆车能勉强应付,如遇到车辆紧张就到各单位去借调。那时,加上各级领导专车,整个广州市的轿车也不过100辆。
到了20世纪70年代,参加交易会的外宾日渐增多,即便司机从早上七八点一直工作至晚上十一二点,仍满足不了宾客们的需求。
1957年第一届交易会大会组织从省属单位抽调大客车4辆、小轿车1辆,供国内与会人员上下班使用;交易会开幕、闭幕酒会和文艺晚会用车再租用部分公共汽车。以后随着交易会规模扩大,需要借调的车辆不断增加,但社会上可供为交易会服务的车辆有限。1965年秋交会从省市机关团体和驻穗部队借调大小汽车150辆,但仍不够使用,只好再从佛山地区调来小轿车7辆。为了缓解用车紧张,经国家批准,交易会陆续购置了国产车和进口了大小车辆。但由于车辆增加而司机不够,70年代中期,每届交易会仍从佛山、惠阳、肇庆等地区抽调数十名司机来支援。
1973年,周恩来总理特批“广汽”获增购200辆日本丰田皇冠等车辆,并从部队中抽调一批曾参加过朝鲜战争的军人加入司机队伍。此后,“广汽”又分批多次引进车辆,于上世纪70年代末达到了600辆左右,基本解决了交易会的“坐车难”的问题。[4]
1980年起,交易会用车由过去的无偿服务改变为按章收费。
20世纪80年代以前,广州出租汽车还没有安装计程表,每一趟接待任务结束后,司机会根据计程表来计算出车辆行走公里数,然后进行收费。那时,不论车辆是何种型号,一律每公里收费人民币五六角不等。价格会根据市场变化有升有降,并不固定。
1979年后,改革开放,车量剧增了近10倍。到1985年,广州出租汽车企业逾百家、车辆近7000架,打破了出租汽车业以往只有“广汽”一家的格局。但行业迅猛发展也产生了很多问题,经营管理有漏洞,司机服务不规范,向乘客漫天要价的现象屡禁不止。针对这种情况,“广汽”在1979年率先在全国引进了出租汽车计价器,规定司机必须按表收费。
随着计程表的使用,“广汽”把当时的出租汽车分为了甲、乙两等,甲等车为3公里打表,起步价为1.35元,每公里价格为0.45元;乙等车同为3公里打表,起步价为1.5元,每公里价格为0.35元。1997年7月起,以2公里为起步价,每公里收费2.2至2.6元。2002年底起,以2.3公里为起步价,目前基本上每公里收费2.60元。
民国时期的士为私人经营,多停泊在广九站、大东门、财厅前、普济桥、西濠口等地候客,自由议价。另一类计程车,设固定铺位营业,内装电话候召,收费较高,每小时4-5元(白银)。民国24年(1935),计程车改为单程收费,每英里收费五毫(白银)。
人民共和国时期,1992年前,广州市出租汽车司机是企业的固定工。1992年后,全面趋向采用租赁(全承包)或融资租赁(供车)的经营模式,企业与司机之间以出租人和承租人的主体资格建立经济合同关系,1997年7月15日,出租汽车的使用年限从原规定的14年缩短为8年。2006年缩短为50万公里。
现时广州的大部分的士是由的士公司拥有,且主要为国有公司,接受广州市交通委员会统一指挥。司机需要向公司缴交一定数额的承包费用。司机有时还要在双方合约之外再向公司管理层支付大额的黑金(俗称茶水费),否则可能无法正常使用车辆,负担不小。[5]
2010年亚运会期间,因应广州市残联的要求,广州市由政府出资在出租车行业添置了100辆英伦TX4无障碍出租车,并由广州白云出租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广州交通集团出租汽车有限公司两家出租车公司共同经营。亚残运会期间,无障碍出租车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亚残运会结束后,为最大程度地满足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乘坐出租车的出行需求,无障碍出租车采用以电召服务为主的营运方式,运价标准与普通出租车相同。
自2016年以来,白云集团、交通集团两家出租车企业选用并采购100辆日产NV200车型,将替代原有的英伦TX4无障碍出租车,继续保障特殊群体用车需求。继今天投产20辆新型无障碍出租车后,6月份将再投产20辆,7月前可全面完成100辆无障碍车的更换工作。白云集团、交通集团还将进一步优化电召流程,更好地服务特殊群体用车需求。[8]
1996年以前,广州的士是五颜六色的,如中国大酒店的的士是黄色的,花园酒店的的士是绿色的,白天鹅宾馆的的士是白色的,红色的士最多,因为广州人认为红色代表吉利,在私家车未普及的年代,市民婚嫁用车非红色的士莫属。
1996年,政府当局表示要向香港的士业统一标识的做法学习,要求全广州的的士必须实行“四统一”,即统一车身、座椅、著装颜色,统一语音表声音,以方便乘客辨认计程车,且有利于政府管理,保障计程车经营权权益。当年广州的士统一红色车身、银色车顶。而给的士换色的钱,也是政府出大头,从城市建设附加费中支出,企业和个人出小头[9]。
2003年8月,当局又发文要求各公司恢复本来面目。这次政府部门要学习的是上海的做法——不统一标识,理由为:一是让广州计程车成为一道流动风景线;二是打造企业品牌,让市民有选择权和监督权;三是红色车容易引起烦躁情绪和视觉疲劳。拥有一千部的士以上的一级企业可以自选颜色[10]。
在此阶段,广州市区的士车身最多出现七种颜色,不同的车身颜色表示不同的的士公司或性质:
2020年12月,当局发布新通知,规定自2021年2月起,更新、新增且运营区域为广州市全市范围的出租车,其车身颜色为闪电橙色;运营出租车车辆数达1,500辆及以上的企业仍可申请自选颜色[11]。2023年,管理白云、广交、广骏三大出租车公司的广州如约出行集团陆续将旗下的士颜色更新为原广骏的黄色[12]。至此,除少部分存量旧的士外,广州的士车身仅剩橙、黄两种颜色。
与香港的士有所不同,广州的士不会在车身(车门)绘制广告或放置模型广告,车身上只会有营运公司的标识。
目前市内各间的士公司使用统一的收费标准。2018年5月15日开始启用的新运价标准为:[13]
乘客除现金外,还可以使用羊城通和银联卡缴付车资,但司机普遍都不希望乘客使用羊城通和银行卡缴费,因司机若要将机内已扣除的金额“提现”,手续较为烦琐。
花都、番禺、萝岗、南沙、从化、增城这些区域有各自独立于市区以外的的士公司,郊区的士理论上只能在当区招揽生意及营运,而市区大型的士公司(如白云集团)在市郊区域营运的车队,会在车身外写上“XX专营”(如“萝岗专营”)的字样。不过市区时常都会见到可能因长途接载而来的非主要市区的士。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