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盗龙属名Buriolestes)是一早期蜥脚形亚目恐龙,来自三叠纪晚期巴西南部巴拉那盆地圣塔玛莉亚组英语Santa Maria Formation。属下包含单一物种:模式种舒氏布氏盗龙Buriolestes schultzi)于2016年命名。其正模标本恐龙形态类兔蜥科跃蜥属英语Ixalerpeton一同被发现。[1]

Quick Facts 科学分类, 模式种 ...
布氏盗龙属
化石时期:卡尼阶
~233 Ma
Thumb
正模标本的石块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蜥脚形亚目 Sauropodomorpha
属: 布氏盗龙属 Buriolestes
Cabreira et al. 2016
模式种
舒氏布氏盗龙
Buriolestes schultzi

Cabreira et al. 2016
Close

发现及命名

正模标本ULBRA-PVT280于2009年在巴西圣若昂-杜波莱西尼的布黎奥尔山沟发现。[1][2]这些岩石属于圣塔玛莉亚组英语Santa Maria Formation的一部分,地质年代为卡尼阶。标本由单一骨骼组成,保存了部分头骨、脊椎、左前肢、左后肢。同时还有另一副较小的骨骼,可能代表著少年个体或别的分类单元。两个跃蜥英语Ixalerpeton个体也保存于附近。[1]更多遗骸于2015年发现、2018年发表。[2][3]这些包含一具几乎完整的骨骼,编号CAPPA/UFSM 0035标本保存了一个完整的头骨以及除了尾椎外的大部分骨骼。来自布黎奥尔地点的其他恐龙骨骼可能也属于布氏盗龙,但它们的分类仍未定;包含一个股骨(ULBRA-PVT289)、一个个体的臀部和后肢部分(ULBRA-PVT056)、以及一个单独的枢椎(CAPPA/UFSM 0179)。这些发现使布氏盗龙成为已知最完整的三叠纪恐龙之一,与始盗龙黑瑞拉龙腔骨龙并列。[3]

2016年,正模标本被叙述并命名为新属新种舒氏布氏盗龙Buriolestes schultzi);属名以布氏家族为名,加上希腊文字尾-lestes(盗贼);种名纪念古生物学家希瑟·舒茨(Cezar Schultz)。[1]保存良好的额外标本于2018年被叙述,[3]而CAPPA/UFSM 0035标本的脑壳于2020年被更详尽的描述。[2][4]

叙述

Thumb
与人类的体型比例图
Thumb
头骨描绘

虽然布氏盗龙在外表上类似掠食性兽脚亚目恐龙,下颌带有细锯齿并略微弯曲的牙齿,非常适合肉食性,但它其实是植食性蜥脚形亚目的原始物种,最终将演化至体型巨大的蜥脚下目。布氏盗龙所拥有的典型蜥脚形亚目特征包括下颌尖端向下弯曲以及肱骨上的长三角肌嵴,但缺乏蜥脚形亚目普遍的小头和加大的鼻孔。[2]胫骨末端内向后突出,这是它的自衍征[1]

以布氏盗龙来看,其耻骨轴笔直,而后期蜥脚类演化成扩张的裙带状、兽脚类则构成靴状、所有鸟臀目反转并与坐骨平行。其他将布氏盗龙与其他蜥脚形类区别开来的特征有:髂骨前部扩张(髋臼前突)很高;耻骨外缘倾斜;股骨大转子构成一个骨干;第五趾的跖骨很长。[1]

分类

Thumb
正模标本的牙齿特写

2016年的系统发生学分析确立了布氏盗龙与蜥脚形亚目的亲缘关系,演化树如下所示:[1]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鸟臀目 Ornithischia

蜥臀目 Saurischia

黑瑞拉龙科 Herrerasauridae

邪灵龙 Daemonosaurus

太阳神龙 Tawa

钦迪龙 Chindesaurus

曙奔龙 Eodromaeus

瓜巴龙 Guaibasaurus

兽脚亚目
Theropoda

蜥脚形亚目 Sauropodomorpha

布氏盗龙 Buriolestes

始盗龙 Eoraptor

平原驰龙 Pampadromaeus

滥食龙 Panphagia

农神龙 Saturnalia

颜地龙 Chromogisaurus

井管龙英语Pantydraco Pantydraco

埃弗拉士龙 Efraasia

板龙 Plateosaurus

2018年叙述新标本时采用了针对五种较早发表的系统发生学分析所进行的修改。其中一项分析根据兰哲等人(2017)[5],将布氏盗龙与始盗龙、滥食龙平原驰龙农神龙放置于早期蜥脚形亚目的演化支。另一项分析根据布氏盗龙的原始叙述论文数据加入隐含权重英语Implied weighting的附加参数,将布氏盗龙与始盗龙互成姊妹群,并使布氏盗龙+始盗龙演化支成为滥食龙和平原驰龙演化支的姊妹群。另外三项分析也与原始叙述中的数据相呼应,将布氏盗龙放置在蜥脚形亚目中唯一最基础的位置。[3]

古生态学

Thumb
复原图

布氏盗龙的牙齿形状显示它是一种肉食性动物,以小脊椎和无脊椎动物为食。这为蜥脚形亚目、乃至蜥臀目、甚至所有恐龙的祖先都是肉食性的理论提供了佐证,并且蜥脚形亚目、鸟臀目和许多兽脚亚目类群是分别独立演化成植食性的。[1]

布氏盗龙和跃蜥的共存类似于其他地区(如伊斯基瓜拉斯托组[6]钦利组英语Chinle Formation[7])的恐龙与非恐龙共存情况,代表著在最初的辐射演化时,恐龙并没有快速取代它们的恐龙形态类祖先型。[1]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