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班·扫马(古叙利亚语:ܪܒܢ ܒܪ ܨܘܡܐ;Rabban Sauma,1225年—1294年1月10日),或称拉宾扫务玛、巴·扫马(Bar Sauma),13世纪景教教士,旅行家,其足迹东起北京,西至巴黎。据叙利亚文献记载,扫马是畏兀儿人(今译维吾尔),而据中国史书记载,扫马是汪古人。他实际名为扫马,拉班是叙利亚文“教师”一词的音译。
生平
扫马生于北京,其父名“昔班”,是北京地区的景教巡察使。扫马30岁时正式成为景教修士,在房山修行,成为远近闻名的修士。不久,一名来自山西霍山(今内蒙古东胜)的景教徒马古斯投入其门下,与其共同修行。
1276年,扫马和马古斯得到忽必烈的许可,踏上朝圣之途,前往伊儿汗国拜见东方亚述教会牧首玛·登哈,并欲前往耶路撒冷。经过四年的跋涉,两人最终到达伊儿汗国首都蔑剌哈城(今伊朗境内马腊格),见到了马·登哈。然后继续西行,但由于耶路撒冷已被信奉伊斯兰教的马木留克(今埃及)占领,无法前行,二人只好折向毛夕里(今伊拉克摩苏尔)。之后马·登哈将他们召到报达(今伊拉克巴格达),为马古斯改名马·雅巴拉哈,任命其为契丹(北中国)景教牧首,扫马为巡查总使。但是,在二人刚刚准备踏上回程,马·登哈突然病逝。在接下来的大牧首选举中,马·雅巴拉哈因为自身的蒙古出身,被选为新一任的景教大牧首,称“马·雅巴拉哈三世”。
1287年,为与马木留克对抗,伊儿汗国大汗阿鲁浑要求马·雅巴拉哈派遣使者前往君士坦丁堡和罗马,商谈与基督教世界合作对抗穆斯林的可能性。扫马遂奉命出使。
他首先抵达君士坦丁堡,见到了东罗马帝国皇帝安德洛尼卡二世。其后他又前往罗马,不走运的是,当时教宗何诺四世刚刚去世,其位恰好空缺,无人能给与其明确的答复。于是,扫马又转道前往巴黎,拜见法国国王腓力四世,腓力表示愿意派军与伊尔汗国合作夺取耶路撒冷。接下来,他又在加斯科涅会见了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当时可能是在波尔多的首都。爱德华一世对该使团做出了热情的回应,但最终证明由于国内的冲突,特别是与威尔斯人和苏格兰人的冲突,他无法加入军事联盟。
1288年,在回程中,他会见了新任的教宗尼各老四世,向其递交了阿鲁浑的国书。尼各老四世则允许其留在罗马过复活节。在此期间,扫马举行了景教圣餐礼,受到尼各老四世的认可,认为“语不同但礼相同”。5月,尼各老四世通过扫马分别向忽必烈和阿鲁浑回信,感谢他们对基督教的支持。同时,尼各老四世也承认马·雅巴拉哈为东方基督徒的主管。
1289年,扫马回到巴格达,他的出使虽然未能使伊儿汗国同基督教世界建立直接的军事合作,但是使圣座更相信各汗国统治者与元朝皇帝与均崇信基督教,因而遣教士孟特戈维诺等东来。不久以后,景教教会正式承认教宗为领袖。1294年,扫马逝世于巴格达。
扫马用波斯文著有游记,原稿已佚。1887年发现叙利亚文《大总管雅巴拉哈三世及拉班·扫马传》(The History of Robban Sawma and Mar Yahbh-Allaha III,作者不明),摘译了其中的内容,扫马旅行经历因而为世所知。本书曾有以《拉班扫马和马克西行记》(朱炳旭译)为书名的中译本(大象出版社;ISBN:9787534753190)。
扫马出使西方恰与马可·波罗基本处于同一时代,他对于自身旅途的记载,告诉了后人当时东方世界是如何看待西方世界的,恰与马可·波罗的记载相映成趣。
参考文献
- 《大总管雅巴拉哈三世及拉班·扫马传》,叙利亚文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