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屯原,台湾地名,位于南投县仁爱乡精英村,为能高越岭古道西段登山口,也是台14线的通车终点[1][2][3]。这里原是赛德克族道泽群的部落屯巴拉社(赛德克语:Tnbarah),日治时期以日文汉字“屯原/トンバラ (Tonbara)”转写赛德克语。1918年能高越横断道路完工后,在此设立驻在所,文献记载名为“屯原/トンバラ(屯巴拉)驻在所”[4][5]。
1906年,台湾总督佐久间左马太上任后,为配合日本来台的财阀巨商掠夺独占山林资源,展开理蕃事业,为加强控制原住民族人,于1914年进行太鲁阁战争,以东西夹击的路线进攻,其中一条进入木瓜溪流域的原住民传统迁徙猎路,在战争结束后于1917年开辟成能高越横断道路(即今能高越岭古道的旧道)[6]。全线于1918年完工后,在沿线设立驻在所,屯巴拉驻在所就是在此时设置[6][7]。1925年,能高越道路因越岭点海拔过高,越岭点由奇莱改到能高垭口,改道后为与旧道区别,又改称为能高越警备道路。
1930年10月27日,莫那·鲁道率领雾社群11社部落,同时兵分多路,将能高越道路沿线分别监控各社所在的驻在所攻陷,并以火焚摧毁,其中的屯巴拉驻在所也因此被毁,同时于雾社公学校运动会发动起义,史称“雾社事件”[4][7][8]。战事发展到11月11日,协助日方作战的“味方蕃”道泽群屯巴拉社头目铁木·瓦力斯(Taimu Walis)遭起事的雾社群击杀战死[4]。战事直到12月,莫那·鲁道与剩馀族人集体自杀,日军镇压行动因此结束[4]。
隔年,台湾总督府将能高越道路沿途各驻在所重建,屯巴拉驻在所就是采原址重建,如今所见已成为遗址,周围早已遍布芒草[4][7][8]。屯巴拉驻在所长约70公尺,宽约30公尺,呈四方形状,地基是由石砌堆叠而成长方形状,座落于现今屯原登山口下方的转角处[7]。日治末期,为修筑跨越中央山脉的东西高压输电线,将能高越修建为车道,西线车道已修建到屯原。
2012年6月11日,屯原一处工寮因雨引发土石流,三名工人遭活埋,二人死亡,一人受伤[9]。
现今的屯原是能高越岭古道西段的登山口,位于海拔约2000公尺处[2]。这里原有二座吊桥,因为受到山壁崩坍而流失[2]。屯原座落这条能高越岭古道上,向东翻越能高鞍部,然后沿木瓜溪下行,即可通往花莲吉安,而向西则会经过庐山、春阳,最后于雾社衔接埔雾公路及中横雾社支线,可分别通往埔里、梨山及太鲁阁等地[10]。过去这条古道曾是公路总局规划台14线的预定路线,后来于2009年公告解编后,屯原则成为台14线通车终点[3][1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