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屏山书院为台湾清治时期位于凤山县的书院,其历史可追溯成立于康熙49年(1710年)的凤山县义学,于乾隆52年(1787年)因林爽文事件而遭毁坏。
康熙49年(1710年),凤山县知县宋永清在兴隆庄文庙旁建立义学[1][2]。雍正四年(西元1726年)知县萧震将义学迁入凤山县县城(今高雄市左营区)东厢,命名为“屏山书院”,为高雄首座书院[1][3][2]。当时书院设置有两间讲堂与斋舍(相当于学校宿舍)[2]。而改制成书院之后,该设施已从收容贫童的启蒙教育机构变成需经考试才能入学的高等教育机构[2]。
乾隆11年(1746年),知县吕锺琇增建后堂[2]。乾隆16年(1751年),署理知县吴开福增建围墙[2]。之后知县丁居信(1757年时)、王瑛曾(1762年时)也都曾整修书院[2]。格局至此形成两间讲堂、左右两侧为斋舍、后有后堂,四周以墙围起的状态[1]。
乾隆52年(1787年)林爽文事件中,南台湾势力的首领庄大田(1734-1788)两度攻陷凤山县城,城内建设几乎毁于一旦,屏山书院也在事件中被夷为平地,再难寻觅遗迹。屏山书院毁坏后,乾隆53年(1788年)钦差大臣福康安鉴于旧城残破不堪,奏准将县城迁移至下埤头街(今高雄市凤山区)。在地方政府和士绅的努力下,设立“凤仪书院”延续原“屏山书院”的功能,成为文教中心[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