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小行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169 台湾,临时名称为1964 VP1,位于小行星带的中心区域,是一颗碳质的阿斯特里德族小行星,直径约17公里。它于1964年11月9日由中国南京附近的紫金山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发现[13]。它以台湾省命名[2]。
发现 [1] | |
---|---|
发现者 | 紫金山天文台 |
发现地 | 紫金山天文台 |
发现日期 | 1964年11月9日 |
编号 | |
命名依据 | 台湾省[2] |
其它名称 | 1964 VP1 · 1938 DV1 1975 BH1 · 1977 RF8 1979 FG |
小行星分类 | 主带小行星 · (中间) [3] 阿斯特里德族 [4] |
轨道参数 [1] | |
历元 4 September 2017年9月4日(JD 2458000.5) | |
不确定参数 0 | |
观测弧 | 79.28 年(28,957 日) |
远日点 | 2.9244 AU |
近日点 | 2.6564 AU |
半长轴 | 2.7904 AU |
离心率 | 0.0480 |
轨道周期 | 4.66 yr(1,703日) |
平近点角 | 116.98° |
轨道倾角 | 1.5286° |
升交点黄经 | 71.855° |
近日点参数 | 358.45° |
物理特征 | |
大小 | 14.39公里(计算)[3] ±4.57公里 16.52[5] ±4.92公里 17.96[6] ±0.51公里 18.22[7] ±0.30公里 18.39[8] ±0.139公里 19.263[9][10] |
自转周期 | ±0.0014 7.252h[11] |
几何反照率 | ±0.006 0.042[9] ±0.0059 0.0423[10] ±0.06 0.05[5] ±0.07 0.05[6] 0.057 (assumed)[3] ±0.015 0.057[8] ±0.005 0.085[7] |
光谱类型 | SMASS = C [1] · C [3][12] |
绝对星等(H) | 12.00[7] · 12.40[8] · ±0.003 (R) 12.488[11] · 12.50[6][10] · ±0.32 12.59[12] · 12.6[1] · 12.69[5] · 12.94[3] |
“台湾”是一个由近500颗碳质小行星组成的较小的小行星族,阿斯特里德族的成员。该家族位于最外层的中央主带,靠近一个将小行星带分为中央和外部,突出的柯克伍德空隙中,标志著与木星的5:2的轨道共振[4][14][15]:23。
台湾每4年8个月(1,703日)绕太阳公转一次,距离为2.7-2.9AU。它的轨道离心率为0.05,相对于黄道的轨道倾角为2°[1]。
在2010年9月,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马瞬变工厂的天文学家在R波段的光度测量观测中获得台湾的自转光变曲线图。由光变曲线分析给出的自转周期为7.252小时,亮度变化为0.17 星等(U=2)[11]。
根据日本的AKARI红外线太空望远镜卫星和美国NASA广域红外线巡天探测卫星的NEOWISE任务进行的调查,“台湾”的直径在16.52至19.263公里之间,其表面的反照率在0.042至0.085之间[5][6][7][8][9][10]。
“协作小行星光变曲线连结”假设碳质小行星的标准反照率为0.057,并根据绝对星等12.94计算出直径为14.39公里[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