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富士汽车(日语:富士自動車、ふじじどうしゃ)乃日本1948年至1973年之间曾经存在的汽车制造公司。
该公司的前身乃1914年(大正3年)在东京麹町创业的工厂,专门替进口汽车制造木制车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制作军用木制品,1943年(昭和18年)更名为“日造木工所”,战后则改做木制家具。1947年(昭和22年)商工省(今改制成经济产业省)下令日造木工所成为日产重工业公司(今日产汽车)的“指定工厂”[1],因此翌年从日产重工业社长退任的山本惣治改任日造木工所社长,旋更名成“富士汽车公司(富士自動車株式会社)”。山本乃1933年(昭和8年)日产汽车成立时参与经营策划的人物,战时出任日产旗下满州汽车公司的社长。
山本担任富士汽车的社长期间,该公司业绩突飞猛进,最大的营业收入来源乃驻日盟军的汽车修理事业。原来当时驻日美军最大的废弃车辆放置场所乃是位于横须贺市的前海军航空队追滨机场,这里堆置了许多太平洋战争期间损坏的吉普车、卡车等。富士汽车于此地建起工厂,从事驻日美军的汽车修理、解体、回收再生等业务。由于生意兴旺,一时之间该地出现许多同性质的汽车维修厂,从业人员约有1万人之谱。1950年(昭和25年)爆发朝鲜战争,大量破损车辆自战场后送运回,该公司业绩扶摇直上,甚至在1952年(昭和27年)正式股票上市。不过该公司开始意识到驻日美军的汽车修理事业并非长久之计,1952年和美国克莱斯勒汽车技术合作,正式跨足乘用车制造领域。该公司先自美国进口主要元件、半成品等,然后在日本组装普利茅斯3,500c.c.汽车,第一年生产180辆、次年则为288辆。然而受到握有大型汽车国产化决定权的通商产业省(今改制成经济产业省)之否决,接下来富士汽车并未获得进口车配额,这个业务受阻挠而中止。
1953年(昭和28年)该公司吸收合并东京瓦斯电力工业公司(简称“瓦斯电”),仍继续使用“瓦斯电”品牌。后者乃是明治时期创业、历史悠久的企业,二战时研发生产神风号和航研机的发动机、九十四式六轮自动货车、九十四式轻装甲车,战后则制造小型摩托车引擎,却陷入经营危机,遂同意与富士汽车合并。1955年富士汽车发表前二轮、后单轮的双人座“富士Fujicabin”,配置瓦斯电开发的125c.c.摩托车引擎,单体硬壳式结构车体以FRP打造,可惜因为马力不足及操控安定性不足,销售状况不佳,最后落得1956、1957两年间仅生产85辆的惨境。
同样在1955年,由于美军修理车辆数目锐减,加上追滨工厂人事精简,遂发生劳资纠纷事件。1960年(昭和35年)公司内部混乱,家具制造部门遂于此时脱离,另行成立IMAX公司(株式会社イマックス)存续至今。而原本替美军车辆修理、解体、回收再生等业务的追滨工厂被迫关厂,直到1961年日产汽车接手复工,改成日产汽车追滨工厂。在这些风暴中,汽车制造部门仍持续研发,在1961年(昭和36年)秋季举办的全日本汽车展(今东京车展)公开富士Gasuden Mini-van(ガスデンミニバン)。这辆轻型双门厢型车乃由著名工业设计师柳宗理事务所操刀设计,卵形浑圆的车身搭配瓦斯电开发的356c.c.二行程水平对卧二缸引擎[2]。可惜的是,当时的富士汽车根本没有馀力可以生产这辆车,而且突然传出社长山本惣治骤逝的噩耗。
1962年该公司与小松制作所业务合作,改制造铲斗机、割草机等产品以寻求出路。后来1973年更名“全能公司(ゼノア株式会社)”、1979年再变更成“小松全能公司(小松ゼノア株式会社)”,直到2002年(平成14年)股票下市,完全成为小松制作所的子公司,专门生产农林业机械、产业建设机械、飞机零件、无线电遥控、小型发动机等。2007年4月1日农林业机械部门被分割出来,出售给瑞典商胡斯克瓦那,称作“胡斯克瓦那·全能公司(ハスクバーナ・ゼノア株式会社)”。剩馀的部门则和小松堆高机公司合并,改称小松工具公司。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