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兰县政府
台湾宜兰县行政机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3年10月14日) |
宜兰县政府是中华民国台湾省宜兰县最高层级的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县级自治行政机关,同时负责执行中央政府委办事项。宜兰县的自治监督机关原为台湾省政府,但台湾省政府在虚级化后业务与功能大幅缩减,其自治监督机关亦改为行政院各部会(主要为内政部)。宜兰县政府也是其辖下各乡、镇、市的地方自治监督机关。
公共建筑
1993年6月23日正式动工,是以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理念,将县政大楼、宜兰县议会、宜兰地方法院共同围绕中央同心圆广场,与自然结合而成的公共建筑群。整体配置以户外空间为主、建筑从属,重视水与绿的活用,联结土地、都市、公园与建筑于一体,营造空间通透、浑然成型的景观。
县政大楼是全国首座绿建筑县政府大楼,是时任县长游锡堃实践其“公共设施艺术化”的另一个场域,主体建筑委由日本象设计集团规划监造,整体表现打破传统县政府的“衙门”形象,亲切有如邻家的大宅院,是属于宜兰县民的共有空间。
在台湾解严之后真正进入民主时代所建设的县政中心,其根深的核心理念,就在于亲民,因此以“县政中心”替代县政府,是先易其名,外观自然不会高耸雄伟,自外于人民,为此86年(1997)启用之后的县政中心,有些外来游客,还误以为新建了休闲旅馆[1]。
凡宜兰县政府影响所及,上至中央(如传统艺术中心)、省府(如南方澳大桥),下至县民住屋均受影响。包括县政府、县议会、校园建筑、体育场、公园、露营区、博物馆、演艺厅、道路、桥梁、河沟、车站、民居、殡葬设施等都纳入“艺术化”、“景观化”、“品质化”的范畴。
推动规划“全县性地景改造”的时任县长游锡堃认为,“宜兰的自然景观非常秀丽,那是大自然的恩赐,我们没有贡献,而宜兰的建筑与都市景观,代表宜兰人的智慧与文化,却无一特色”、“于是他经常四处演讲,希望民众把兰阳平原视为一个风景区般经营,新盖的建筑,只能增添风景区内的秀丽,而不应减损其原有的风采”[2]:339,文化人类学者、前文建会副主委陈其南把宜兰近年新建筑物的现象,称为“结合人文与建筑的地貌改造运动”[2]:258。
资讯立县
“资讯立县”是1980年代由时任宜兰县长的游锡堃,所提出的县政四大愿景之一。
2020年七月,宜兰县政府指出,宜兰位于台湾东北,是大台北地区通往东部区域之门户,更是东台湾重要转运枢纽,完善交通建设将左右宜兰的发展命脉,过去,宜兰县政的长远擘划与推动莫不秉承于“2001新兰阳”与“宜兰县总体规划”的前瞻规划下,一脉延续与贯彻,奠定宜兰“观光”、“环保”、“文化”与“资讯”立县的根基[3]。
宜兰是全国第一个在全球网路设站的县市政府,由时任县长的游锡堃任内所规划建置完成;1995年底,县政府早已参考世界各地网站架构,正要把网页上站之际,中央研考会才姗姗来迟地打了个电话,问县府是否有需求,全省各县市将委托中华电信统一规画;再细看规画内容,各县市只是简单的两三页介绍,“宜兰县政府第一次上站,就包含了中、英文,多达五百馀页,里面还有县政资讯查询系统,许多民众要申报的表格,上网抓取列印即可”[2] :242。
组织架构
设有15个一级单位,6个一级机关。宜兰县政府各处与宜兰县政府文化局督导的所属二级机关设有23个。
- 各级学校、幼儿园
- 宜兰县立高级中等学校(1校)
- 宜兰县立高级、国民中小学一贯实验学校(1校)
- 宜兰县立国民中学(22校)
- 宜兰县立国民中小学(3校)
- 宜兰县公立国民小学(74校)
- 县营事业机构
私法人-宜兰肉品市场股份有限公司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