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甲集和宫蜈蚣阵,是台湾唯一以人工扛的艺阵。出阵的程序遵循古代礼法。
阵头与历史沿革
蜈蚣阵一般又称蜈蚣阁亦或蜈蚣棚,它的造型通常是由长形的木板与木板的连接,并且可以自由地左右移动。由木板来模仿蜈蚣的身躯,因此在游行时像蜈蚣在行走。每块木板上都坐著一至两个幼童,这些幼童都扮演著历史人物或者各个神明,借此以达到绥靖地方与除魔的宗教功能,因而此阵头又称百足真人阵。[2]
传统上此阵头是由人力来扛著游行的,然而,近年来由于用肩膀扛著游行相当的辛苦,而且游行的范围有越来越广,导致人力不容易招募;并且人力成本也逐渐高涨,大多数单位都已改在蜈蚣阵的棚架下装上车轮再经由人力推动的方式游行,还有在阵头前以各种动力机械来进行牵引的。目前此阵头趋向逐渐节省人力的劳动方式演出。[3][4]
台南学甲后社集和宫的蜈蚣阵,创立至今已历经了120年以上的历史 。集和宫保持着传统习俗,以传统的人力方式进行出阵,同时以掷茭方式让参与者选择扮演脚色,还参与上白礁刈香活动。因而获得上白礁刈香十大必看阵头的荣誉。学甲集和宫蜈蚣阵于民国95年(2006年)登录为国家重要民俗文化资产。[5][6]
特色传统
有别于其他蜈蚣阵的演出模式,集和宫的蜈蚣阵坚持以人力扛著进行出阵(绕境),完全不借由其它外力来牵引。因为皆由人力移动,除在蜈蚣身上固定扮演人物的36位孩童外,需要上百人来完成表演,一般而言大约需要152个人力进行轮班,最多还曾达到200人以上。[7]
另一个较为与众不同之处,便在于它是以龙为头且尾部却是凤的造型。本造型来源于民国80年(公元1991年),集和宫庙方特地商请学甲慈济宫保生大帝降驾,为了帮“蜈蚣公”能追远溯源。而保生大帝特别指出此“蜈蚣公”是青龙神的转化,并且曾辅佐保生大帝镇煞驱邪有功而受册封,故而奉旨册封祂为大帝的护卫,当然也具有镇煞驱邪的能力,并定寿诞为农历的6月25日。然因是保生大帝的辅佐之神,因此,每当遇有绕境时集和宫的蜈蚣阵所经之处,居民必备香案予以祭拜,而沿路的信徒则每每跪地向“蜈蚣公”祈求,期盼蜈蚣阵能穿上而过,并带给地方平安顺利与健康,这也成为学甲地方上的一项特色景观。[8][7]
出阵
通常蜈蚣阵在蜈蚣身上出阵时,在蜈蚣躯体上的孩童所扮演的无论是人物或者神明,都会依照一些历史故事或者神明典故扮演,只是每个阵头所选择的“戏码(典故)”不同,而集合宫所呈现的历史故事,原来有13出之多的戏文,计有 : “薛仁贵征东”、“狄青战八宝”、“薛丁山征西”、“罗通扫北”、“隋唐演义”、“白虎战青龙”、“薛刚闹花灯”、“五虎平西”、“五虎平南”、“水浒传”、“郭子仪大战安南国”、“狄青押军衣”、“岳飞传”等13出,不过目前出阵较常见到的大概仅剩六出。[2][8][7]
因在历史故事中总会有一些较为“强手(重要)”的角色,如 : 皇帝、皇后、主要角色、“热门”的人物等,按古例通常孩童在出阵前会用掷筊来选择角色,而这也是为了避免孩童们因钟情于扮演某个人物而产生纷争。[9]
资料来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