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邵阳县是中国湖南省邵阳市西南部的一个GDP总量256,128万元(2004年)。常住总人口约76万人。县人民政府驻塘渡口镇。区域总面积为2,001.01平方公里。

事实速览 邵阳县, 国家 ...
邵阳县
坐标:26°59′37″N 111°16′19″E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湖南省邵阳市
政府驻地塘渡口镇
面积
 • 总计2,001.01 平方公里(772.59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752,125人
 • 密度376人/平方公里(974人/平方英里)
 • 城镇339,664人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邮政编码422100
电话区号0739
行政区划代码430523
关闭

历史沿革

邵阳县汉初为“昭陵县”,属长沙国;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置“昭陵郡”,分置“昭阳县”;晋朝太康元年(280年)避司马昭之讳,改名“邵阳县”。尽管其后辖域多变但县名一直沿用至今。以下所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邵阳县区划划出变更情况。

1950年10月19日,设立县级邵阳市,以邵阳县城关镇和祭祺、余湖、板卜、城北、田江渡5乡为其行政区域;

1952年2月16日,设立邵东县,以邵阳县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区的全部,和第一、七、十四区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设立蓝田县,划出邵阳县第十六区部分地区;

1952年2月26日建新邵县,划出邵阳县第一、二、三、十五区全部和第十四、十六区各一部分地区,新化县第八、九区全部及第四区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组建,并取新化、邵阳之首字命名“新邵”;

1952年2月26日,邵阳县驻地由县级邵阳市区迁至塘渡口

1997年8月29日,邵阳县的陈家桥乡划入新成立的邵阳市辖区北塔区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年—1976年),邵阳县发生了一场大屠杀事件[2][3][4][5][6] 邵阳县屠杀发生于1968年7-9月间,根据1974年当地、县联合调查团的统计,全县在抓“黑杀队”运动中,共抓了11,177人,关押7,781人,私设监狱702处,自制镣铐1,587副;其中,322人被杀、669人被逼自杀,共计死亡991人,另有113人致残,而有学者指出邵阳大屠杀实际死亡人达数千人。[3][5][7] 该大屠杀中使用的杀人手段极其残忍,包括活埋、石砸、淹死、打死、勒死、烫死、压死、火烧、分尸等等,不少女性死前受到凌辱。[3][4][5] 屠杀的尸体顺着资江河漂流,引发河两岸群众聚集观看,漂流死尸曾堵塞邵阳市自来水厂的抽水机,导致市民逾半月不敢饮用自来水[2][3][5][8]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邵阳县常住人口为752125人。[9]

2008年,全县总人口为985,954人[10]

名人

地理

邵阳县地处资水上游,地形南高北低,东南部由南部河伯岭山脉与东部四明山脉相接,河伯岭海拔1455米,为辖境至高点;北部资江河滩海拔210米。有河流61条,其中资水及其主要支流夫夷水郝水檀江

相邻县级行政区有,北界新邵县和邵阳市辖区,东依邵东市祁东县,南连东安县新宁县,西接武冈市隆回县

行政区划

邵阳县下辖12个、8个[11]

塘渡口镇、​白仓镇、​金称市镇、​塘田市镇、​黄亭市镇、​长阳铺镇、​岩口铺镇、​九公桥镇、​下花桥镇、​谷洲镇、​郦家坪镇、​五峰铺镇、​小溪市镇、​长乐乡、​蔡桥乡、​河伯乡、​黄荆乡、​诸甲亭乡、​罗城乡、​金江乡、​七里山园艺场、​五丰铺林场和河伯岭林场。

1982年12月31日,邵阳县下辖8区和1区级镇、36乡和5乡级镇。1996年经过撤区并乡区划调整,撤并为23乡镇,1997年划出陈家桥乡至北塔区

交通

古迹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