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華民國法定原住民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太鲁阁族(太鲁阁语:Truku),是台湾的原住民族群,于2004年1月14日成为第12个经行政院核定的台湾原住民族,目前人口约三万人。是原住民族16族里第五大族群。[2]
太鲁阁族最早起源于今台湾南投地区,与赛德克族有共同祖先。
现代人类学者认为,泰雅族与赛德克族、太鲁阁族拥有共同起源,可区分为泰雅亚群与赛德克亚群两大分支。赛德克亚群可再区分为三大方言群:
太鲁阁族分支自赛德克亚群中的太鲁阁群。在西元16世纪前后,太鲁阁族人由南投,翻越中央山脉至花莲县秀林乡山区一带(太鲁阁地区),又因日治时期集团移住政策,迁居到大浊水溪的山麓地带今秀林乡一带以及万荣乡、吉安乡、卓溪乡一带,因为文化改变、历史事件、族群认同等因素,成为独立族群。
1876年,清军强行入侵太鲁阁地区,因而爆发抗清的太鲁阁事件。1914年5月至8月间,日本在台最高统治机构台湾总督府为控制台湾花莲一带的原住民势力,与当时控制太鲁阁地区的太鲁阁族人爆发了太鲁阁战争,太鲁阁族被台湾总督视为重要敌人。战争结束后,太鲁阁族被迫迁往平地居住,并进行日本化教育[3]。
在2000年前后,居住在花莲的太鲁阁族人,因为发展出自己的文化认同,向政府要求正名为太鲁阁族,在2004年通过。随后,居住在南投一带的族人,则争取称为赛德克族,在2007年通过。在法律上成为两个不同族群。
太鲁阁族的社会里的各种祭祀活动的展开,是依靠一群亲族,或假定亲族所形成的团体Gaya来运作的,不论甚么样祭仪,均以对祖灵或神灵的感恩为主要目的,因此依据这样的观念,本段所要强调的太鲁阁族的岁时祭仪是“Mgay Bari(感恩祭)”,如果我们追溯,全台原住民曾受汉族的压制,及遭遇日本统治,文化上受到统治,因此,昔日的宗教观念,各式祭典活动,已大幅的变动,有很多部落的传统宗教观念、各式祭典活动,不是已经消失,就是已濒临消失的边缘,尤其从原居地被强迫迁徙到新的环境之后,更造成部落结构的改变,也产生变更或舍弃旧有的习惯[4][5]。
太鲁阁族命名法为亲子连名制,结构为“个人名+亲名”,亲名主要为父亲,且无像是布农族氏族名或排湾族家名的姓氏概念。例如:甲男叫Yakaw、乙女叫Imi,他们的父亲叫做Isaw,因此甲男全名叫做Yakaw Isaw、乙女全名叫做Imi Isaw。如果甲男有儿子叫Pisaw,而甲男之儿子全名为Pisaw Yakaw,以此类推。如果乙女有女儿叫Ipay,她的女儿的亲名会挂著乙女之夫的名字(假如叫Yudaw),则乙女之女儿全名为Ipay Yudaw。
正名太鲁阁族的过程,由于日本学者分类系统下的砂积语系(Sejiq)的原住民中,以“太鲁阁地区”的族人倾向于以“太鲁阁族”作为族群名称。而西部地区的“德路固”(Truku)、“德克达雅”(Tgdaya)及“道泽”(Toda)群为主的族人倾向以“赛德克族”作为族群名称。因而展开了族群内部间的冲突与对话。
而 Sejiq 赛德克,在太鲁阁族的语境里为“人”或“人类”之意,并非仅限定于殖民分类之赛德克三群框架中使用,而日常使用上 Sejiq 多使用在第三人称即为“别人”之意。因此,太鲁阁族认为使用“人类”或“别人”作为族称,没有族群辨识意义。
而推动正名“太鲁阁族”主要的花莲县秀林乡与万荣乡两乡,以民间单位“太鲁阁族正名促进会”邀请族人签署委任书,并透过行政系统协助推行,接著向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递交将近一万五千份的委任书,展现其追求正名之民意基础,在正名之后,陆续开放族人登记,目前人口将近三万人,显现当时追求正名有其广泛性共识。
太鲁阁族一直以来持续推动自治不遗馀力,在成立太鲁阁自治推动委员会后,便著手草拟《太鲁阁族自治法》草案,此一自治法草案由台湾原住民族太鲁阁族学生青年会草拟,自2005年十月至2006年四月,历经太鲁阁族自治推动委员会的学界专家与耆老的六次审议、一次公听会、一次研讨会与29次部落到都市的说明会,最后终于完成《太鲁阁族自治法》草案。
括号内皆为太鲁阁语名称。
县市 | 太鲁阁族人口 | 总人口 | 比率 |
---|---|---|---|
花莲县 | 22,912 | 325,857 | 7.03% |
桃园市 | 2,406 | 2,252,835 | 0.1% |
新北市 | 2,138 | 4,022,450 | 0.05% |
台北市 | 955 | 2,639,084 | 0.03% |
台中市 | 721 | 2,816,052 | 0.02% |
高雄市 | 622 | 2,774,316 | 0.01% |
宜兰县 | 517 | 454,099 | 0.11% |
台南市 | 298 | 1,879,647 | 0.01% |
新竹县 | 256 | 564,832 | 0.04% |
基隆市 | 221 | 368,870 | 0.05% |
台东县 | 219 | 216,453 | 0.1% |
新竹市 | 194 | 449,251 | 0.04% |
屏东县 | 198 | 817,803 | 0.02% |
彰化县 | 151 | 1,271,761 | 0.01% |
苗栗县 | 139 | 545,158 | 0.02% |
南投县 | 123 | 493,743 | 0.02% |
云林县 | 112 | 680,448 | 0.01% |
嘉义县 | 58 | 502,385 | 0.01% |
金门县 | 56 | 140,081 | 0.04% |
嘉义市 | 28 | 267,598 | 0.01% |
连江县 | 25 | 13,059 | 0.19% |
澎湖县 | 20 | 105,121 | 0.01% |
总计 | 32,370 | 23,600,903 | 0.13% |
因为有相同起源的关系,太鲁阁族的神话传说大多与泰雅族相似,许多故事都是关于贪婪。
从前天下万物都是太鲁阁族人的好朋友,因此太鲁阁族人不必辛勤工作,就能过著好日子。比如说:想要吃饭的时候,只要走到小米田,轻轻松松摘下一粒小米。把这一粒小米放进饭锅里,再生火煮饭,很快就有满满一锅足够全家人吃饱的小米饭了。可是有一天,轮到一位非常懒惰的女人煮饭,她想著:“一粒小米可以煮一餐饭,那很多小米不就可以煮很多餐饭了吗?这样我以后就都不用煮饭啦!”于是她把许多小米全丢进饭锅,准备生火煮饭。等来等去就是没有米饭的香味。懒女人好奇的打开锅盖,没想到锅子里头的小米全都变成麻雀一溜烟飞了出来。这些麻雀边飞边唱著:“懒惰的人呀!以后你们可得辛苦耕作才有小米吃了!到了收成的季节,我们还会来偷吃小米喔!”从此以后,太鲁阁族人就只有辛苦的耕作与狩猎,才能换得三餐的温饱了。
在太古创世之初,有一男一女的天神自天上降在深山的大石分成两半,一个变成陆地的王,一个变成宫殿,这两个天神就住在宫殿里,并从此繁衍太鲁阁族后代。
从前在山顶上有一块又大又重的石头稳稳的安坐在山顶上。平常很多鸟就在大石头上面玩耍游戏,非常快乐。有一天,有只鸟提议说:“我们谁能推动这块大石头,我们就称它为王。”于是每只鸟都想把大石头推下山,可是却没有一只鸟成功。就在这个时候,静静旁边看的西西利鸟走了过来,想要试试看推大石头。可是西西利鸟长的又瘦又小,有办法推动又大又重的大石头吗?没想到,西西利鸟慢慢的走到大石头旁边,用力一踢,一脚就把大石头踢到山谷下。大家看了简直不敢相信,于是便尊称西西利鸟为鸟中之王。西西利鸟要飞上天时,对人们说:“以后你们要注意听我的啼声,来判断吉凶。”从此以后,不论是决定重大事件,或者是外出狩猎、出草,太鲁阁族人都要先听西西利鸟的叫声,来判断吉凶。
文化传统:
社会运动:
认同变迁:
历史事件: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