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太阳核心被认为是由中心点至0.2倍太阳半径的区域,是太阳系内温度最高的地方。它的密度高达150,000 kg/m³(是地球上水的密度的150倍),温度则为15,000,000K(对比于太阳表面的温度大约是5600摄氏度)。

太阳构造图:
1. 太阳核心
2. 辐射层
3. 对流层
4. 光球
5. 色球
6. 日冕
7. 太阳黑子
8. 米粒组织
9. 日珥

能量供应

Thumb
质子﹣质子链反应太阳或更小的恒星上占有主导的地位。
Thumb
碳氮氧-I循环 - 氦核在左上方那一步骤释放。。

太阳的能量主要来自将融合为时的核融合反应。核心是太阳内部唯一能经由核融合产生能量的地方,以阳光的形式释放出,从核心向外传输的能量加热了太阳其馀的部分。所有经由核融合产生的能量在太阳内部必须多次游遍各个层次之后,才能以阳光或微粒的动能形式逃离太阳。

统计

每秒钟大约有 3.6×1038质子(氢原子核)融合成为原子核;每秒钟 430 万吨的质量转换成能量;每秒钟释放出的能量是 3.87×1026 焦耳,相当于 9.1×1010 百万吨TNT爆炸当量。核融合的效率取决于密度,所以融合的效率在核心会取得自动修正的平衡:融合速率略微升高将加速核心释放出更多的热量,热膨胀会将质量向外推挤使密度略微下降使反应速率下降。这种摄动;这种轻微的速率下降造成核心的收缩和冷却,又会加速融合的效率,使他再恢复到原来的标准。

能量的传输

在核融合释放出的高能量光子γ射线X射线)经由迂回曲折的路径与减速,和在一定的吸收和再辐射转换成更低的能量型态后,才能抵达太阳的对流层(相当于地球的地函),因此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抵达太阳的表面。 估计“光子旅行时间”可以长达5,000万年[1],最短的也要17,000年[2]。在旅程的终点,穿过透明的光球层之后抵达表面,以可见光的型式离开太阳。在核心的每一个γ射线在进入太空之前,都已经被转换成数百万个可见光的光子。 但同样在核心产生,不同于光子的微中子,却很少遭遇到与物质传输间的问题,几乎立刻就能抵达太阳的表面并逃逸入太空。许多年来,测量到的微中子数量都远低于理论上的预测,因而产生了太阳中微子问题。直到最近才经由对中微子振荡的理解,解决了这个问题。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