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天主教香港教区(拉丁语:Dioecesis Sciiamchiamensis;英语:Catholic Diocese of Hong Kong),此拉丁语音译自“香江”,主教座堂位于香港中环坚道,是天主教会在香港设立的教区,现今管辖范围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境。香港教区于1946年被划入广东教省,虽然在教会法制上属于广东教省[3],但因为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后迫害境内信徒及驱逐传教士[4],各地的天主教神学院亦被关闭,由中共主导于1957年成立的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也独立于圣座,且其时中港边境处于封锁状态,无法与广东教省联系,圣座因此直接管理当时在英国殖民地的香港教区,故此香港教区实际上直属于圣座。[5][6]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8年7月19日) |
香港教区 Dioecesis Sciiamchiamensis Catholic Diocese of Hong Kong(英文) | |
---|---|
教会管区 | |
天主教会 | |
基本信息 | |
教座位置 | 香港 |
管辖范围 | 香港 |
礼仪形式 | 罗马礼 |
主保圣人 | 圣母无原罪 |
所属教省 | 广东教省(法理上) 直属圣座(事实上) |
创设时间 | 1841年4月22日(成立宗座监牧区) 1874年11月17日(升格宗座代牧区) 1946年4月11日(升格教区) |
主教座堂 | 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 |
首长职衔 | 主教 |
教务首长 | |
教宗 | 方济各[1] |
教区主教 | 周守仁枢机 |
辅理主教 | 夏志诚主教 |
副主教 | 蔡惠民神父 甘宝维神父 陈永超神父 |
荣休主教 | 陈日君枢机 汤汉枢机 |
秘书长 | 李亮神父 |
总务长 | 陈国辉神父 |
统计资料 | |
教友人数 | 621,000人[2] |
堂区数 | 52处[2] |
圣堂数 | 圣堂39间、小堂32间、礼堂28间[2] |
神职人员 | 279人(68名教区神父、211名修会神父) |
联络资讯 | |
权力机构 | 天主教香港教区主教公署 |
- 地址 | 香港坚道16号(天主教教区中心) |
- 电话 | +852 2522-3677 +852 3589-2428 |
网址 | 天主教香港教区网站 |
香港教区现有279位神父和36位执事,74名修士和427名修女[2],共有34个修会在教区内服务。全港共有52个堂区,包括圣堂39间、小堂32间、礼堂28间[2]。教区教座位于中环坚道之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并于座堂毗邻设有教区中心处理教务、以及香港明爱总部和明爱辖下社会服务中心提供社区服务。
香港教区辖下的建筑及发展委员整理了1954年至2011年的“教区教务统计数据”,内容涵盖堂区发展、神职及修会人员、牧务情况、教育机构及社会福利机构,从中窥见天主教在港发展的起跌及趋势。天主教在1954至74年间,信徒增加了20万,与大量内地难民涌入香港有关。近年教区加强慕道期及领洗后的培育,教徒增长显著。
直至2020年8月31日,在香港的天主教信徒人数约621,000人,其中本地信徒占404,000人,菲律宾籍教友人数约为181,000人,居于香港的其他国籍教友人数约为36,000人。领洗人数为2,210人。
堂区52个,分别有21个属教区神父管理、31个属修会神父管理。圣堂39间、小堂32间和礼堂28间。
分别有68名教区神父及211名修会神父,合共279人。有过渡性执事9人及终身执事27人,修生7人。修会修士74人,分属12个男修会。修女427人,分属26个女修会。[7]
天主教之教育机构包括幼稚园32间,小学106间,中学85间,专业学校1间,成人教育16间,特殊学校7间,大专2间;其中教区学校98间,明爱学校35间,男修会学校46间,女修会学校66间,其他4间。
香港的天主教教务原先隶属澳门教区管理。1841年4月22日,香港岛及其周围6公里的地方脱离澳门教区,成立香港监牧区,并委任瑞士人教区神父若瑟(Theodore Joset)为首任宗座监牧。《天主教香港教区大事记》记载:“1860-1861年香港监牧区的范围扩大包括差不多整个新安县。”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隶属中国新安县的香港岛(1842年《南京条约》)、九龙(1860年《北京条约》)、新界(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通过三个条约相继被割让或租借给英国。香港从政治上与新安县划境分治,但在教务上两地并未分开。例如,1860年米兰宗座外方传教会继续从香港派神父到新安县南头城传教;1868年意大利汀神父和1870年朱神父先后在南头传教,且在当地兴建教堂和孤儿院等。[8]
1874年11月17日,香港监牧区升格为香港代牧区。新安县(今香港全境、深圳市大部分地区)、归善县(今惠州市惠城区、仲恺高新区、惠阳区、惠东县全境与深圳市龙岗区及盐田区)、海丰县划归香港代牧区牧养。当年,惠阳(黄家塘)若瑟堂修建。随着教友增多和新教堂的修建,新安县与海丰县的传教事业也逐渐发展。《海丰县志》记载,1873年海丰县一位教师蔡顺玲率领全家皈依天主教,成了当地第一代教友。1877年,香港教区梁子馨神父来海丰县服务。1885年,海丰县新建的圣若瑟村(今海丰县可塘镇牛皮地村)成为了香港教区海丰总铎区所在地。1894年,香港教区在汕尾修建圣堂。当时的惠阳、宝安、海丰约有天主教教友2万多人。[8]
1898年6月9日,因为英国与清廷订约租借新界,新安县从此被划分,逐渐以西贡和蓝头(南头)为传教中心。1905年4月5日,蓝头孤儿院开幕。1913年,嘉诺撒女修会在蓝头创办了一家独立的育婴堂。自此,蓝头逐渐成了宝安县及周边的传教中心。1946年,香港代牧区实施圣统制,晋升为香港教区,列入广东教省。香港教区、男女修会及当地神长历史上在惠阳、宝安、海丰的堂区发展地方教会。例如在今深圳市范围内曾设近百个堂口或活动点,例如宝安黄麻布(耶稣君王堂,自1938年)、南山北麻嵌村(天主之母堂,自1910年)、龙华镇南白石龙(圣弥额尔堂,自1868年传入,1929年建堂)、石岩镇水田村(善导之母堂)、龙岗区坪地镇的葵涌镇土洋(玫瑰堂,1926年)、汤坑(圣母无染原罪堂,1926年建堂)、四方埔堂(自1925年)。当时,900人的黄麻布村中一半村民是天主教徒,南山北麻嵌村全村都是天主教徒。[8]
1949年中国政权转变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英属香港政府先后封锁中国与香港的关口和边界,同时在冷战的紧张环境下圣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未建立外交关系。朝鲜战争爆发后,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断了与梵蒂冈的所有官方关系,并将圣座驻中华民国的黎培理教廷大使和所有外国传教士驱逐出境。从1949年到1952年,香港教区逐渐放弃和停止派神父和修女照顾香港以外的宝安、惠阳、海丰等地的教友,1952年最后一批香港教区神父从海丰返回香港,从此香港教区与中国大陆的教务联系彻底中断。香港教区由于在当时政治和社会的特殊状况下,无法执行宝安、惠州、海丰和陆丰一带的教权,加上没办法和广州总教区保持正常的共融关系[8],故香港教区实际处于圣座直接牧养的状态。
1997年基于《中英联合声明》,香港主权移交中国,由于香港实行一国两制,香港教区依然无法与一会一团控制下的广州总教区保持正常的共融关系,所以香港教区仍然实际直接由圣座牧养。
香港政界不少重要人物为天主教徒。末任港督彭定康是英属香港唯一一位信奉罗马天主教的港督,也是唯一不是出身自军方、殖民地部或外交部,而是政治家出身的港督;而第2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是首位信奉天主教的行政长官。首任香港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香港民主党创党主席李柱铭、第4任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以及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也是天主教徒。
香港教区第8任正权主教为杨鸣章主教,前任主教陈日君枢机和汤汉枢机是两位在世华人枢机。陈日君与香港泛民主派关系良好,而香港亲泛民主派的天主教正义和平委员会是重要的民间组织。立法会议员天主教监察组创立20多年来,一直对立法会议员的工作表现进行监察,以履行市民的监察责任。[9]
2022年7月,《路透社》引述4名消息人士指,曾任梵蒂冈驻香港非正式代表何明哲蒙席(Monsignor Javier Herrera Corona)在3月离职前向香港天主教会警告,指出香港教会过往享有的宗教自由,将会不复存在,宗教团体要准备好迎接“中国式”控制。又指至少3个教会组织将档案资料透过外交渠道运离香港,并运到罗马。[10]
1841年4月22日,天主教会为了牧养当时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攻打中国的爱尔兰籍英军官兵,而在香港设立宗座监牧区,若瑟神父为首任宗座监牧;1874年11月17日,香港宗座监牧区晋升为宗座代牧区,高神父为首任宗座代牧。1946年4月11日,教廷把香港宗座代牧区晋升为圣统制的天主教教区,恩理觉被委任为香港教区首任正权主教。
香港教区的现任教区主教为耶稣会会士周守仁枢机,周守仁主教在2021年5月17日(梵蒂冈时间2021年5月16日)被教宗任命为天主教香港教区第九任主教,2021年12月4日周守仁神父被祝圣为主教,并随即就任天主教香港教区第九任主教,接替于2019年1月3日去世的杨鸣章主教。
1946年,圣座在中国建立圣统制,至1949年底,香港教区范围除英属香港以外,还包括广东省宝安、惠阳、海丰3县。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管辖此三县教堂的惠阳总铎区升格设立不合圣座方面相关法律的“惠阳教区”后,香港教区实际上不再包括上述3县。现列香港教区实际管辖之诸堂区,并以总铎区分组如下。
圣神修院(Holy Spirit Seminary)位于香港黄竹坑惠福道6号,是香港一座富历史的神学院,以培训香港天主教神职人员为宗旨。圣神修院原址属创办于1931年的华南总修院(1931-1964)。总修院之兴建是为培育华南地区神职人员,让他们于晋铎后,服务所属教区。华南地区包括韶关、梧州、广州、江门、嘉应、汕头、汀州、厦门、福州、建宁、福宁、北海、琼县和香港等教区。总修院因中国政权变更,除香港外,其他华南地区再没有派修士前来而停办。于是罗马教廷传信部解散总修院,并将总修院院址移交予香港教区管理及使用。同年,香港教区利用院址开办教区大修院,即现今之圣神修院。
圣母神乐院(Trappist Monastery),又名熙笃会神乐院,是一所位于香港大屿山大水坑的天主教修道院,曾以“十字牌牛奶”闻名于香港。
圣保禄修院(St. Paul's Convent Church)位于香港铜锣湾铜锣湾道1号,由法国沙尔德圣保禄女修会(Sisters of St Paul de Chartres)所建立。1848年该会在香港的服务,当时主要收容被遗弃的婴儿,其后该会陆续将服务扩展至开办学校及医院。该会在1916年开始在铜锣湾区大力扩展,在修院内先后兴建了女修道院、圣保禄学校、圣保禄医院、基督君王小堂及护士宿舍。建筑群当中以基督君王小堂最具历史价值。
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员会共同合作,按教会有关教理讲授的指示,致力革新、发展和协调香港教区内教理讲授的工作,培育成人慕道班导师、主日学导师、中小学及幼稚园宗教科老师,实践传扬福音和培育信仰的使命[11]。
教区医院牧民委员会于1991年由天主教香港教区成立,其宗旨乃统筹各牧灵同工的服务及提升他们的服务质素,俾能借此在社群中传扬福音喜讯,而委员会的经费全部来自香港教区。服务对象无分种族、宗教。服务范围主要是住院病人、病人家属、医院员工和宗教服务:协助病人联络其所属团体或教会(如天主教病人需要圣事服务,可协助联络神父提供所需服务)。
鉴于青年牧民工作对青年成长及教区发展均十分重要,天主教香港教区于一九九四年初成立专责小组,探讨现今公教青年在各层面的需要。及后,香港教区分别在1995年8月和1996年5月先后成立“教区青年牧民委员会”及“教区青年中心”,以协助及推动青年牧民的事工。1998年“教区青年中心”重组为“教区青年牧民委员会办事处”,希望更有效地推行青年牧民工作。
教区礼仪委员会乃香港教区主教所设立,直接向主教负责,并在主教的指导下,督导、统筹、促进及更新教区的礼仪生活。委员会联同办事处为教区内的团体提供礼仪、祈祷及灵修的资讯和培育服务;并与海内、外华语各地区信友、神长交流礼仪资讯和服务。
教区圣召委员会成立于1978年,前身为圣召推行组。宗旨为天主教香港教区培育司铎职及献身生活的圣召种子。成立目的为协助青年认识铎职或献身生活,以便作出选择﹔促进公教家庭对献身生活的认识,从而协助子女作出自由的选择﹔推动统筹及协调公教团体有关推行圣召的计划及培育工作。
《公教报》(英语:Kung Kao Po)创刊于1928年8月1日,是天主教香港教区出版的中文报纸。近年由于多篇关于政治及社会事务的社论被香港主流媒体报导,受到社会的注意。 逢星期日出版,以小报尺寸印制。内容包括香港、外地教会新闻,专栏、社论,《喜乐少年》(主要对象为青少年的副刊)等。
除了在各教堂发售外,该报亦有提供订阅,因此亦在香港以外的华人天主教会流通。部分内容亦可在网站浏览,并存有最近五年的逾期新闻。自2003年10月19日起,更在该报网页以MP3形式提供粤语声音版本。
天主教教育事务处协调全港天主教学校,并在推广及执行天主教教育政策方面,作出统筹计划。目前由刘超贤出任天主教香港教区教育事务主教代表。[12]
香港公教进行社创立于1945年,为天主教香港教区首个提供多元化服务的机构。本社位处于繁盛的港岛中区,每日均有数以百计的人到访公教进行社小堂及书籍圣物部。
公教进行社辖下包括﹕圣母无玷之心小堂,公教进行社(书籍及宗教用品销售店)、天主教期刊订阅处、公教真理学会(出版部)。
公教进行社小堂(圣母无玷之心小堂)是一间气氛宁静的小圣堂,以“圣母无玷之心”为名,为中环上班一族所喜爱,于工馀或午膳时间,到小堂祈祷或静思者,大不乏人。
公教进行社书籍圣物部为东南亚规模最大之天主教书籍及宗教用品供应中心。是港台两大天主教出版社,“公教真理学会”及“光启出版社”的总经销,也经销欧美各大出版社宗教书籍。该社常备有大量中英文宗教图书,包括圣经、灵修、牧民、神哲学、教理、讲道、辅导丛书、家庭伦理、青少年励志图书、儿童益智读物及各类有关天主教信仰的书籍。同时亦供应给予圣堂,宗教团体及教友、各类宗教用品,如祭衣、圣爵、圣像、马糟、苦路、念珠、圣牌、圣相、宗教饰物、十字架、宗教贺卡及礼品等。
香港公教真理学会为天主教香港教区出版机构,于1934年成立,属教区管理。服务对象主要是当地的教友,但亦兼顾中国及海外的教友宗教阅读需要。至于非教友方面,由于在当地天主教学校就读的学生众多,直接,间接都会受到教会出版的文字影响。目前的工作分为下列几大类别:
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之前,“教友传教”这个意识并不普遍,传扬福音的工作,常被误以为是神职人员、修士、修女的专利。教区内虽然早有设立各类教区及堂区善会组织,但极力倡导教友直接参与福音传扬工作,却是较后期的事。 1959年,教区洞悉教友参与传教工作的重要性,故正式成立“教区教友传教总会”,把教友组织起来,有计划、有系统地直接参与教区传教工作。1974年3月“传教总会”改名为“香港天主教教友总会”。教友总会是天主教香港教区所有参加宣扬福音工作的中央机构。本会是由各堂区议会/牧民议会及教区善会代表组织而成,共有七十六个属会,包括五十个议会及二十六个教区善会。教友总会干事会由各属会代表中选出,与秘书处共同推动、协调、统筹教区内有关教友培育及传扬福音的工作。
圣神研究中心是香港教区属下机构,由已故教区主教胡振中枢机宣布设立,创立于1980年。创立目的是为协助教区对中国不同情况作出回应,以及推动本地教友联同普世教会关心中国教会和社会。
中心是一个研究机构,主要工作包括:观察、搜集、剪存、研讨、分析有关中国的资料,并培育本地教友,而加深对中国及中国教会的认识和关怀。中心位于香港仔圣神修院新厦。拥有十多位全职工作人员及资深研究员;他们分别为教区神职、不同修会会士及教友。中心设备包括:小型图书馆、资料室、办公室及会议室。内有超过一百多种中、英文的定期刊物、杂志和报章,以供研究和参考之用,并给读者提供中国教会和社会的讯息。
教区视听中心是教区的视像和播音中心,中心位于教区中心,成立于1977年。中心负责协助教区制作有关宗教、文化和伦理教育的影音产品,包括DVD、CD、书籍和多种大众传播产品等。中心的传播联谊会,除了教友家庭、学校和教堂。而且还有中国、台湾、美国、澳洲和欧洲等地。近年,中心发展和推广大众传播教育和培训。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