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意志师(Division “Großdeutschland”)是二次世界大战中隶属于纳粹德国陆军的最精锐部队之一。是除了武装党卫军以外装备最精良的国防军部队,最初成立时为摩托化步兵师,1943年后改制为装甲掷弹兵师。
历史
大德意志部队起源于柏林的守备团级单位,另有一部分成员来自于德贝里茨陆军学校的步兵教导团(Infanterie-Lehr-Regiment)。1939年6月12日,柏林守备团(Wach-Regiment Berlin)被授予“大德意志”步兵团(Infantry Regiment Grossdeutschland)之名。并与德贝里茨陆军学校的步兵教导团合并为“大德意志”(摩托化)步兵团,下辖四个营。同年八月,此新成立的步兵团开始加入元首护卫队(FBK)的任务,与其他部队共同负责元首总部(FHQ)的防务。[3]
1941年6月22日,德军开始对苏联的东线战争,大德意志托化步兵团被编入中央集团军第2装甲集群的第24摩托化军。
1942年3月东线战事暂时平静,该团也接到了扩编的命令,随后被撤往奥廖尔地区休整。在4月正式整编为摩托化步兵师,原团改制为第一步兵团,并补充在柏林组建的第二步兵团。该师还获得一个装备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的装甲营、一个突击炮营、一个侦察营、一个反坦克营、一个通讯营和一个防空营。扩编完成后,该师加入第48装甲军,参加“蓝色方案”,目标是攻占斯大林格勒,然后向高加索进军。8月时该师抵达距离莫斯科仅100英里的热泽夫突出部,与第9军团 (德意志国防军)一起死守以抵抗苏军发起的大反攻。10月初,下辖第一、第二步兵团被希特勒分别赋予荣誉称号“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大德意志燧发枪兵团”。
1943年2月,大德意志师参与第三次卡尔可夫战役,虽成功完成夺回卡尔可夫的任务,但该师并再次遭到重创。5月该师重组为装甲掷弹兵师,改编后的大德意志师包括一个装甲团,且每个掷弹兵团皆配置 Sd.Kfz. 251半履带车营、侦察营、工兵营。虽然名为装甲掷弹兵师,但其装甲化程度已可类比一个装甲师,并配备了当时数量还很少的虎式坦克。在完成换装后,1943年6月,大德意志师加入第4装甲军团的第48装甲军,为堡垒行动做准备。7月初,大德意志师补充一个连的豹式坦克并参与库斯克会战。1943年9月,大德意志师由于一连串的激战,损失惨重被调回到法国休整。在1943年11月之后,该师在东线不断从一个防线转向另一个防线,甚至被分为几个战斗群,分批在第聂伯河防线上增援。
1944年3月,该师跟著残破不堪的南方集团军群撤往罗马尼亚边境。4月,该师在边境城市雅西同苏军作战,以掩护友军撤往比萨拉比亚。
1944年11月,大德意志师一路西撤到东普鲁士,尽管部队伤亡惨重,但德军统帅部相信大德意志师仍然能够起死回生,因此将该师扩编为大德意志装甲军,除原大德意志师外,编入布兰登堡师及其他残存的各级部队。
1945年1月,大德意志装甲军在东普鲁士持续对抗苏军的攻势,但下属的勃兰登堡师、赫尔曼·戈林师则奉命调往他处作战。1945年3月,该师兵力已减少到4,000人左右,最后由梅梅尔桥头堡登船撤离,转到皮劳继续苦战直到战争结束。
编制
- “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
- “大德意志”装甲燧枪兵团
- “大德意志”装甲团
- “大德意志”装甲侦察营
- “大德意志”装甲猎兵营
- “大德意志”突击炮营
- “大德意志”装甲炮兵团
- “大德意志”地面防空炮兵营
- “大德意志”装甲工兵营
- “大德意志”装甲通讯营
历届指挥官
步兵师
- 威廉·亨诺德·冯·斯托克豪森中校,1939年7月-1940年2月
- 格哈德·冯·施未林中校,1940年2月-1940年3月
- 威廉·亨诺德·冯·斯托克豪森上校,1940年3月-1941年8月
- 沃尔特·霍恩莱因上校,1941年8月-1942年4月
装甲掷弹兵师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