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北婆罗洲语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北婆罗洲语群南岛语系下一个建议的分群 。此分群涵盖婆罗洲大部分地区(不包括分布于东南地区的大巴里托语群)以及苏门答腊爪哇中南半岛部分地区使用的语言 。大北婆罗洲语群假说最早由白乐思(2010)提出,史密斯(Alexander Smith)(2017a,2017b)进一步修正。 [2] [3] [4]此提案之立论依据仅有词汇证据。[2]

事实速览 大北婆罗洲语群, 地理分布 ...
大北婆罗洲语群
(提议中)
地理分布大部分位于婆罗洲
少部分位于苏门答腊爪哇陆地东南亚
谱系学分类南岛语系
分支
北婆罗洲语群
中砂劳越语群
陆地达雅克语群
加央语群
莫肯语群(Smith (2017) 未包含此语群)
Glottolognort3253  (partial match)[1]
关闭

建议的分组涵盖东南亚一些主要语言,包括马来语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和相关的马来西亚语言 ,如米南佳保语班查语伊班语 ;以及巽他语亚齐语。就婆罗洲而言,使用人数最多的非马来语是中部杜森语 ,主要在沙巴使用 。[5]

由于大北婆罗洲包括马来语支占语支和巽他语,因此与阿德拉(Alexander Adelaar)的马来-松巴哇语群假设不相容。[2] [6]

历史

白乐思将大北婆罗洲语群的扩张与南岛语使用者迁移到岛屿东南亚的移民过程联系起来。白乐思认为,南岛民族自北部经过菲律宾来到这里时,分为三组:一组进入婆罗洲,一组进入苏拉威西岛,一组进入摩鹿加群岛[7]第一组登陆婆罗洲后,进一步分裂为两支:一组沿西北海岸面向南海移动,另一组沿东海岸移动。西北群体所讲的语言最终发展成为大北婆罗洲语言。 [8]

分类系谱

白乐思 (2010)

白乐思以词汇创新定义大北婆罗洲。其中一项创新是以 *tuzuq 替换原始马来-波利尼西亚语中的*pitu “七”。[9]其分群方式如下:

  • 北婆罗洲语群
    • 北沙巴语群
    • 南沙巴语群
    • 北砂劳越语群
  • 加央语群
    • 加央-穆里克-眉力语群
    • 色艾-莫当语
  • 陆地达雅克语群
    • 班雅都-巴卡提语
    • 比达友-南陆地达雅克语
  • 马来-占语群
  • 巽他语群
  • 拉让语
  • 莫肯-莫克伦语群

尽管白乐思假定大北婆罗洲语群包含除大巴里多语群(Greater Barito) 之外的所有婆罗洲语言,[9]但其中仍有一些语言并未明确分类,包括一些语料不足的语言。 [10] [11]

  • (未分类)
    • 马兰诺语(Melanau)
    • 加影语(Kajang)

史密斯 (2017a, 2017b)

史密斯在大北婆罗洲语群中新增了中砂劳越语群,结合了马兰诺语(Melanau)、加影语(Kajang)和普南-穆勒-施瓦纳语(Punan-Müller-Schwaner)。 [12]此外,他将莫肯-莫克伦语群排除在大北婆罗洲语群之外,并将其列为马来-玻里西亚语的主要分支之一。 [13]

  • 北婆罗洲语群
    • 北沙巴语群
    • 南沙巴语群
    • 北砂劳越语群
  • 中砂劳越语群
    • 马兰诺语(Melanau)
    • 加影语(Kajang)
    • 普南-穆勒-施瓦纳语(Punan-Müller-Schwaner)
  • 加央语群
    • 加央-穆里克-眉力语群
    • 色艾-莫当语
  • 陆地达雅克语群
    • 班雅都-巴卡提语
    • 比达友-南陆地达雅克语
  • 马来-占语群
  • 巽他语
    • 拉让语

在史密斯(2017a) 中也重建了原始加央语、原始普南语、原始穆勒-施瓦纳语、原始陆地达雅克语和原始肯亚语(Kenyah)。 [14]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