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土的一種形式,包括外飛地和內飛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飞地是一种人文地理概念,意指在某个地理区划境内有一块隶属于他地的区域。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5年2月26日) |
内飞地(英语:enclave)是完全被另一个国家或实体的领土包围的领土。内飞地可以是一块独立领土,也可以是更大领土的一部分。[1] 领海内也可能存在内飞地。[2]:60 内飞地有时被错误地用来表示仅部分被另一个国家包围的领土。[1]
外飞地(英语:exclave)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一部分,在地理上被一些周围的外国领土与主要部分分开。[3] 许多外飞地同时是内飞地;被多个国家领土包围的外飞地不是内飞地。[4]
半内飞地(英语:Semi-enclaves)和半外飞地(英语:semi-exclaves)是指除拥有未被包围的海洋边界(与国际水域相连的海岸线)以外,否则将成为内飞地或外飞地的地区。[4]:116[5]:12–14 内飞地和半内飞地可以作为独立国家存在(摩纳哥、冈比亚和汶莱是半内飞地),而外飞地和半外飞地本身始终仅构成主权国家的一部分(如加里宁格勒州)。[4]
一个pene外飞地(英语:pene-exclave,或称functional exclaves或practical exclaves[5]:31)是一个国家领土的一部分,只能通过另一个国家的领土,才能方便地到达(特别是藉陆地交通方式)。[6]:283
根据地区与国家之间的相对关系,飞地又可以分为“外飞地”(Exclave)与“内飞地”(Enclave)两种概念,其关系如下:
一个国家境内的内飞地通常是另一个国家(该地主权国)的外飞地(但“国中国”不属此情况),但是外飞地却不一定要以内飞地的型态存在。虽然,以很狭义的定义来说,飞地的四周都必须完全被同一个国家所包围,但事实上这名词有很多比较实用上的引申用法,例如某地区在陆地部分可能都是由同一个国家所包围,但是该地区临海,因此可以利用海路与母国联络,或者被包围的地区本身其实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国中国)。
此类的飞地之存在型态完全符合内飞地最严谨狭义的定义。
此类的飞地虽然陆上的边境皆被另一个国家包围,但因为濒临海边,因此通常还是可以透过海路与母国联系。
在部分国家或地区的行政区划中,因将首都或主要城市设为独立行政区,造成一些城市被同级别的另一个行政区完全包围,成为后者的内飞地,如柏林是勃兰登堡州的内飞地,光州是全罗南道内飞地,平壤市方砚洞是平安北道龟城市的内飞地,台北市为新北市的内飞地,嘉义市为嘉义县的内飞地,北京市和天津市是河北省的内飞地,澳大利亚首都领地是新南威尔士州内飞地等。
外飞地(Exclave)通常指某国家(地区)(或国家以下的某级地方行政单位)拥有一块与本国(地区)分离开来的领土,若该领土被其他国家(地区)包围,则该领土称为某国(地区)的外飞地。
指一国之内,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飞地。汉语中称插花地。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