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當將利息添加到存款或貸款的本金中時,從那時起,已添加的利息也將獲得利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复利率法[1](英文:compound interest),是一种计算利息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利息除了会根据本金计算外,新得到的利息同样可以生息,因此俗称“利滚利”、“驴打滚”或“利叠利”。只要计算利息的周期越密,财富增长越快,而随著年期越长,复利效应亦会越为明显。
复利是现代理财一个重要概念,由此产生的财富成长,称作“复利效应”,对财富可以带来深远的影响。假设投资每年的回报率是100%,本金10万,如果只按照普通利息计算,每年回报只有10万元,10年亦只有100万元,整体财富增长只是10倍,但按照复利方法计算,首年回报是10万元,令个人整体财富变成20万,第二年20万会变成40万,第三年40万再变80万元,10年累计增长将高达1024倍(2的10次方),亦即指10万元的本金,最后会变成1.024亿元。
随著年期增长,复利效应引发的倍数增长会越来越显著,以每年100%回报计算,10年复利会令本金增加1,024倍(2的10次方),但20年则增长1,048,576倍(2的20次方),30年的累积倍数则达1,073,741,824倍(2的30次方),若本金是1万元,30年后就会变成107,374.2亿元。
人类历史中,要长期达到每年100%回报是几近不可能,以香港首富李嘉诚为例,1950年以7,000美元成立长江塑胶厂,在2006年拥有约188亿美元身家计算,撇开其他因素,他的财富在57年增长268.6万倍,其每年的复利回报亦仅为26.68%((188亿/7,000)开57次方=1.2966)。
在另一个西方世界常引用的例子中,假设美国原住民1626年,愿意以60荷兰盾出售今日曼哈顿的土地,并将这60盾放到荷兰银行,收取每年6.5%的复利利率,他们2005年将可获得约63,960亿港元的存款,较纽约市第五大道的物业总市值还要高。而2006年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艾克森美孚,市值亦只有34,000多亿港元。
正因为复利的倍数式增长速度,在不同古代社会中均禁止收取复利。《古兰经》就明文规定穆斯林,“不要吃重复加倍的利息”(第3章130节)。重复加倍的利息,说的正是复利。1571年,英国开始容许每年最高10%的货款利息,引发连串道德争议,但此后利息效应开始为人注意。1613年,英国数学家李察·维特(Richard Witt)发表《数学问题》一书,全面研究复利效应、及在复利下土地的估值物问题,成为研究复利的划时代作品。
现时世界各国普遍都有对放债人所收取的利息有最高限制,一般都以30%年息为上限[来源请求](香港法律容许的上限为48%[2],中华民国目前容许的上限为 16%[3],企业经营者以定型化契约约定分期付款时,若未载明利率,则周年利率不得逾 5%[4]),在此以上的都被视为进行高利贷活动而加以取缔。而现时信用卡欠账的年息往往高于20%甚至30%。
最简单的复利公式如下:
FV(Future Value)是指财富在未来的价值;PV(Present Value)是指现值,亦即指本金;i(interest)是指周期内的固定利率或固定回报率,n则是累计的周期。
如上文的例子,假设每年(即周期是1年)的回报是100%,1万元是在30年后(累计有30个周期)变成107,374.2亿元,公式如下:
该公式只要稍作改动,则可计算出不同资讯。例如,投资者现时持有1万元本金(PV=10,000),希望10年后(n=10)拥有10万元(FV=100,000),将可凭以下公式,计算出所需的年复利率(i)。
假设已知周期内的固定利率或回报率(i),累计周期(n)亦已确定,那么进行一些代数调整后,就可以计算需要多少本金(PV),才可以在指定的时间内得到未来一定的回报(FV)。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