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培拉
澳大利亚联邦首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坎培拉(英语:Canberra,i/ˈkænbərə/),或译坎培拉,是澳洲首都,同时也是首都领地的首府。堪培拉是澳洲最大的内陆城市,人口46.6万人(截至2023年6月),在澳洲所有城市里排名第八。座落于澳大利亚首都领地北端,距离澳洲东岸两大都会城市悉尼和墨尔本分别为280公里和660公里。[10]
“Canberra”的各地常用译名 | |
---|---|
中国大陆 | 堪培拉 |
台湾 | 坎培拉 |
新马 | 坎培拉 |
澳洲 | 坎培拉(繁体) 堪培拉(简体) 坎京 |
澳大利亚联邦1908年决定在雪梨和墨尔本两大城市之间的折中地理位置定都,即今天的坎培拉。它是澳洲少数全城规划兴建的规划城市,1913年动工,总体规划由美国芝加哥建筑师沃尔特·伯利·格里芬和玛丽恩·马奥尼·格里芬夫妇设计。格里芬夫妇的设计在当时的全球设计竞赛中脱颖而出,结合圆形、六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案,并以以首都领地的地形特色为主轴打造而成。城市的设计受到花园城市运动影响,抛掉以公园作为点缀的旧有观念,将许多重要区域直接融入天然植被,因而享有“天然首都”美誉。然而,坎培拉的发展之初便面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恐慌,计画歧见剧增、都市发展速度大幅下滑。二次大战结束后,在总理罗伯特·孟席斯倡议下,国家首都发展委员会成立,统筹坎培拉的发展,坎培拉开始以新兴首都之姿蓬勃发展。澳大利亚首都领地现属自治领地,同时兼负州级政府和堪培拉地方政府的职责,但部分权力仍由联邦政府的国家首都局掌控。
中文译名
Canberra的传统中文译名是“坎培拉”,目前在台湾、香港、新马等地通用,而中国大陆通用的译名是“堪培拉”。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澳机构使用的是“堪培拉”[11],而中华民国台湾政府驻澳机构则使用“坎培拉”[12]。澳大利亚当地传统使用的译名也是“坎培拉”,但近年来随著中国大陆背景的机构及移民的增长,“堪培拉”的使用日渐增多。澳大利亚政府使用的正体中文官方译名是“坎培拉”,简体中文官方译名是“堪培拉”。[13][14]澳洲当地华人习惯简称为“坎京”。[15]
历史
在欧洲人殖民之前,住在坎培拉土地的是当地的原住民。 “坎培拉”名字的来源也是当地原住民语言,原意为“相聚的地方”。这与将来作为国都、使四方代表相聚之意相合。
欧洲人开始于1820年殖民当地。 1824年初建居民点,称坎伯里。 1899年成立联邦后划归为首都直辖区,1908年坎培拉被选为首都,1913年3月12日正式命名为“坎培拉”并开始兴建,1927年取代墨尔本成为首都,联邦议会也正式迁至此地。美国建筑师沃尔特·伯利·格里芬把城市设计成特有的环圈形由市中心向四周放射,他设计的人工湖也以他的名字为名,即伯利·格里芬湖 。
作为世界较早的规划城市,格里芬为坎培拉设计了气魄宏大、庄重而又反映澳大利亚自然特征的规划蓝图。此设计基本使用“圆圈加射线”的基本构造,并根据园林城市主义理念,将重要建筑物之间以大片的半规划的绿化区和水景分开。虽然由于大萧条、两次世界大战等外部因素影响格里芬的计划屡遭拖延,且由于理念之争、官僚干预和造价问题原规划有所改变,但100年后的坎培拉基本遵照格里芬的规划发展,成为一座独特的规划首都。
现在的坎培拉中心部分的设计框架由三部分组成:
- 中轴线:承东北—西南走势的中轴线笔直划过坎培拉中心部分,其馀规划基本在中轴线两边保持对称。中轴线两端连接两座天然高地:东北角的恩斯礼山(Mount Ainslie)和西南角的国会山(Capital Hill)。安斯利山下、背靠山峦的是澳洲战争纪念馆,纪念馆前沿著中轴线延伸的是澳纽军团大道,两边是纪念各次战争和各个部队牺牲将士的纪念碑。仪仗路在格里芬湖北岸结束。中轴线上位于湖南岸的则是万国旗成列,左右分别是国家图书馆、科技馆、国家肖像馆、高等法院、国家艺术馆等重要国家机构。延中轴线再往西南通过仪仗水池和草坪则是旧国会大厦,其后通过有一片草坪和水池就是国会山,山顶是澳大利亚联邦的立法和行政中心新国会大厦。
- 人工湖:由人工拦截形成的伯利·格里芬湖大约呈现以国会山为中心的弧状,与中轴线垂直。格里芬的设计中此湖由东、中、西三部组成,其中中部又由两座公路桥分割成弧状的中央和圆形的东、西三个湖区。实际由于成本原因此湖要到坎培拉开始建设后60年左右才开始蓄水,三大部中东部由于成本原因被取消,剩下部分也使用较天然的形状而不是格里芬所设计的精确几何形状。湖南岸基本是政府区,除了国会山和上述的国立机构外,多数政府部委的总部也都在湖南岸。其他重要机构也大多在湖岸边,例如澳洲国立大学、国家博物馆、百周年纪念钟楼等。
- “政、军、民三角”:国会山、市中心(Civic)和罗素区构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三点之间由三条笔直的公路连接,其中两条包括跨过伯利·格里芬湖的大桥,另一条则延湖北岸行走。此三角在中轴线两边对称分布,其三点的规划用途有像征意义:西南的国会山是政府核心,四周是政府机构和国家文化设施,再远一点则有总理府、总督府、各国使馆等。北面的市中心是商务、商业和娱乐设施的聚集区,坎培拉市中心的主要购物中心——坎培拉中心就在附近。东北的罗素区是国防部和三军总部所在地,国家情报机构以及国立国防学院也在附近。因此三角的三点分别为政、军、民中心。
虽然此主要框架历经波折最后基本按照格里芬的设计完成,但格里芬设计的细节部分很多都被改变。例如,格里芬构想中市中心道路应该像欧洲城市的街道,宽阔的林荫大道中间铺设电车,两边的多层建筑上层是住宅,沿街则是店铺和食肆,宽敞的人行道可供咖啡馆和餐馆摆放室外桌椅。实际上,市中心只有一两个街区照此发展,后来主持市政规划的政府部门反对高密度住宅理念,情愿在远郊发展低密度的新市镇。都市轨道交通长期未引入[16],直至2019年才开通1线坎培拉轻轨。最主要的国家机构建筑也没有按照格里芬的构想建造。格里芬构想的国会大楼在国会山和湖岸中间的小山上,后来国会认为此位置配不上国会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将新国会大厦建在国会山山顶位置。格里芬构想中这里应该是一座用于举行公众仪式、储存档案和纪念澳洲人成就的公共建筑。格里芬构想中的壮观总理府至今未建,总理仍屈居于由农庄改建的临时总理府,并不时由于维修结构问题而需搬出:例如2013年当选总理的东尼·艾伯特整个任期都没有入主总理府(其中第一年居住在联邦警察学院的普通宿舍里),以待总理府进行紧急结构维修和驱赶入住屋顶角落的野生动物。
地理
坎培拉面积2359平方公里[1],靠近布德贝拉山脉(Brindabella Ranges),离澳洲大陆东岸约150公里。坎培拉平均海拔约580米,[17] 最高点为888米的麦驹华山(Mount Majura)。[18][19]其他主要山丘包括855米高的泰莱山(Mount Taylor)、[20]843安斯利山(Mount Ainslie)、[21]812米高的莫加莫加山(Mount Mugga Mugga)、[22]和812米高的黑山(Black Mountain)。[23][24]
坎培拉地区的原生植被几乎完全是桉树树种,历史上作为燃料和家庭用途使用。到20世纪60年代初,砍伐几乎耗尽了原生桉树,为了解决随之而来的水质问题政府决定封山,停止伐木。林业实验从1915年开始,在斯崇罗山(Mount Stromlo)麓上试点种植松树和其他树种。此后,林木种植广泛开展,新培育的树林不但改善了阔特河流域(Cotter catchment)的水质,而且成为了大众喜欢的消遣地点。 [25]
气候
坎培拉有的气候是干燥与温暖,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凉爽[17]。坎培拉的夏天非常干燥,冬天就寒冷,并有频繁大雾和霜冻,但很少下雪,这样的气候令堪培拉的生物呈多样性。
坎培拉机场(1981-2010 平均、极端 1939-现今)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C(°F) | 41.4 (106.5) |
42.2 (108.0) |
37.5 (99.5) |
32.6 (90.7) |
24.5 (76.1) |
20.1 (68.2) |
19.7 (67.5) |
24.0 (75.2) |
28.6 (83.5) |
32.7 (90.9) |
38.9 (102.0) |
39.2 (102.6) |
42.2 (108.0) |
平均高温 °C(°F) | 28.7 (83.7) |
27.7 (81.9) |
24.8 (76.6) |
20.5 (68.9) |
16.3 (61.3) |
12.5 (54.5) |
11.8 (53.2) |
13.5 (56.3) |
16.6 (61.9) |
19.9 (67.8) |
23.3 (73.9) |
26.3 (79.3) |
20.2 (68.4) |
日均气温 °C(°F) | 21.2 (70.2) |
20.7 (69.3) |
17.9 (64.2) |
13.8 (56.8) |
10.0 (50.0) |
6.9 (44.4) |
6.0 (42.8) |
7.4 (45.3) |
10.2 (50.4) |
13.2 (55.8) |
16.4 (61.5) |
19.1 (66.4) |
13.6 (56.5) |
平均低温 °C(°F) | 13.7 (56.7) |
13.6 (56.5) |
10.9 (51.6) |
7.1 (44.8) |
3.7 (38.7) |
1.3 (34.3) |
0.2 (32.4) |
1.3 (34.3) |
3.8 (38.8) |
6.4 (43.5) |
9.5 (49.1) |
11.9 (53.4) |
7.0 (44.6) |
历史最低温 °C(°F) | 1.8 (35.2) |
3.0 (37.4) |
−1.1 (30.0) |
−3.7 (25.3) |
−7.5 (18.5) |
−8.5 (16.7) |
−10.0 (14.0) |
−8.5 (16.7) |
−6.4 (20.5) |
−3.3 (26.1) |
−1.8 (28.8) |
1.1 (34.0) |
−10.0 (14.0)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58.5 (2.30) |
56.4 (2.22) |
50.7 (2.00) |
46.0 (1.81) |
44.4 (1.75) |
40.4 (1.59) |
41.4 (1.63) |
46.2 (1.82) |
52.0 (2.05) |
62.4 (2.46) |
64.4 (2.54) |
53.2 (2.09) |
615.2 (24.22) |
平均降水天数 | 7.3 | 6.7 | 6.9 | 7.3 | 8.4 | 9.8 | 10.5 | 11.1 | 10.2 | 10.4 | 9.8 | 7.7 | 106.1 |
月均日照时数 | 294.5 | 254.3 | 251.1 | 219.0 | 186.0 | 156.0 | 179.8 | 217.0 | 231.0 | 266.6 | 267.0 | 291.4 | 2,813.7 |
数据来源1:Climate averages for Canberra Airport Comparison (1939–2010)[26] | |||||||||||||
数据来源2:Special climate statements and climate summaries for more recent extremes[27] |
政治
作为澳大利亚政治中心,坎培拉城内建有澳洲国会大厦、澳洲高等法院和众多其他政府部门与外交机关。它也是许多全国性社会和文化机构的所在地,例如澳洲战争纪念馆、澳洲国立大学、澳洲体育学会、澳洲国立美术馆、澳洲国立博物馆及澳洲国家图书馆。澳大利亚军队总部,也设在堪培拉。
经济
坎培拉居民人口以公务人员居冠,失业率、平均收入皆优于国家平均值,物价也相对偏高,其部分原因是由于相对受限的发展规定。联邦政府是坎培拉最大的单一雇主,同时在领地生产总值占了最高贡献比例。坎培拉的高等教育水平较高,境内人口结构也较年轻。
教育
坎培拉拥有全澳第一的澳洲国立大学(ANU)和坎培拉大学(UC)以及澳洲天主教大学(ACU)是该市三个主要的学府。主要军事教育机构邓特伦皇家军事学院和澳洲国防学院也设在堪培拉。
大麻
坎培拉所属的澳大利亚首都领地,与南澳州两州是澳大利亚国内仅有的两个将大麻去刑事犯罪的联邦组成部分。种植两株非水培大麻,或拥有低于25公克的大麻会被罚款100澳元(不会被刑事起诉),或者选择不缴纳罚款并参政府提供的戒毒项目。
重要地标
姐妹城市
风景
参见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