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国立音乐研究所,是台湾的中国音乐及西洋音乐发展推广与研究机构,隶属中华民国教育部,1957年成立,1960年停办[1] [2],地址位于南海学园献堂馆。
1957年(民国46年)9月28日教师节,教育部部长张其昀依南海学园五大社教机构计画成立国立音乐研究所[3],并分成研究部和社会活动部,责成邓昌国任所长、计大伟任社会活动部主任兼秘书[4][5]、许常惠和庄本立分别负责研究部的西乐跟国乐[1]。所址位于南海学园内台北市立植物园旁的献堂馆(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旧址)。[6]
同年11月,国立音乐研究所成立青年音乐社,由计大伟担任社长。之后青年音乐社在各县市成立分社。[7]
1958年1月,《音乐之友》月刊创刊[8][9] [10];4 月开始陆陆续续成立中华弦乐团[11] 、中华青年合唱团、青年管乐团、中华实验国乐团。[6]9月,邓昌国兼任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馆长,两机构开始合署办公。[1]
1959年,国立音乐研究所订定《国立音乐研究所资赋优异音乐天才儿童出国办法》,呈报教育部审核通过实施;并成立“资赋优异音乐天才儿童出国审查委员会”,由教育部聘请相关大专院校音乐教育学者专家担任评审委员,邓昌国及计大伟同时获聘担任委员。国内由陈必先拔得头筹前往德国科隆音乐学院学习,陆陆续续有秦蓓慈[12]、林昭亮、陈郁秀、胡乃元等人取得出国身份。[6]
1960年3月29日青年节,国立教育广播电台开播;该台为推广音乐教育,与国立音乐研究所合作规划音乐节目《音乐与生活》,由邓昌国制作、计大伟主持,每周一次播讲。[6]
后期的国立音乐研究所因邓昌国同时兼任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馆长、国立台湾艺术学校校长,再加上经费缩减、教学设施不足等问题,内部已开始讨论停办[1][2]。
7月15日,国立音乐研究所奉教育部令结束所有业务,计大伟等相关人员转任国立台湾艺术学校(今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并由计大伟全权负责国立音乐研究所一切行政交接事宜。[6][1]
国立音乐研究所在结束前负责以下业务[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