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简称广东高师、广东师范,是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的六大国立高师之一,也是国立广东大学的四大组成学校之一和当今中山大学、国立中山大学的源流学校。
沿革
光绪三十一年六月,“两广速成师范馆”创立,继办“初级师范简易科”,后改名“两广师范学堂”,以王舟瑶为监督;翌年,学堂改名“两广优级师范学堂”,建新舍于广东旧贡院,分设文学、史舆、数理化、博物四科,四年毕业,并附设体育专修科及小学。
宣统二年七月,增设附属中学。翌年一月又增设“附属初级师范”。1912年2月,改为“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嗣归国立,黄锡干为监督。七月唐萱继任校长。十二月金曾澄接任,翌年丁忧去任,廖道传继之。1915年增设图工体乐专修科,1917年成立童子军;1920年金曾澄复任校长,1921年附设“国语传习所”,并于文史、英语、数理化、博物四部外,增设社会科学部,以至1923年11月金曾澄去任。十二月邹鲁任校长。
- 1904年,“两广速成师范馆”创建
- 1905年,更名为“两广初级师范简易科馆”
- 1906年,更名为“两广师范学堂”
- 1908年,更名为“两广优级师范学堂”
- 1912年,更名为“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
- 1924年,与“广东公立法政大学”、“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合并升格“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国立广东大学改称“国立中山大学”)
历史影响
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从创办至1923年金曾澄离任为止,11年间毕业生共达2400多人,遍布全省各地。在这一时期,中国建立了最早的六大著名高等师范学校,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是其中之一。其他几所是: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沈阳高等师范学校、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该校位于中国大陆广州市文明路215号的钟楼式礼堂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是后来1924年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及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诞生地,也是鲁迅于1927年在中山大学任教时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孙中山在该校大礼堂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中国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部署国民革命事业,并自当年2月起,每周在高师大礼堂演讲新三民主义及指示“三大政策”的重要性,是为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代。中国共产党代表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瞿秋白等人参加了这次大会的领导工作,并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大会圆满完成了预定任务,国民党改组为各革命阶级联盟的政党,标志著国共合作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成为掀起全国革命高潮的新起点。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