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哥哥的情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哥哥的情人》(英语:Three Summers)[3][4][5][6],又名为《三个夏天》[7][2][8],是一部香港与台湾合拍,于1993年上映的时装电影,由刘国昌执导[4],张艾嘉等编剧,陈少霞、梁朝伟等主演。[3][5][6]本片虽得台湾的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但故事背景是香港的渔村大澳[5][6],题材与台湾并无关系,演员亦以香港演员为主。
Remove ads
故事大纲
故事讲述大澳少女半尺(陈少霞饰),与从市区前来参加环保渡假营的年青男女为伴,她的哥哥阿伟(梁朝伟饰)亦因故返回大澳居住。半尺于三个夏天中见尽年青男女的爱恨离合,以及哥哥的情事,内心从中成长。[9][10]
演员表
Remove ads
制作
本片是由中影及张艾嘉主导,由她们找导演刘国昌拍摄。[10](张艾嘉为刘国昌名作《庙街皇后》的主演者。[13])
故事构思主要出自张艾嘉,曾聘请多位香港编剧执笔,但在感情戏及环保题材的兼顾上未能满意,最后仍由张艾嘉亲自执笔[10]。对于创作意图,刘国昌亦曾在访问中表示“希望把一些我们近乎忘记的岁月情感重新提升出来,更加重要的是去反映我们周遭的环境”。[10]
刘国昌表示,女主角半尺的演员陈少霞是副导演于学校门口物色而来(刘国昌于其电影处女作《童党》亦以此做法寻找主要演员),没有演戏及拍广告经验,符合他们希望的单纯气质。[10]
梁朝伟看过初稿后不再细阅剧本,采用凭即场感觉来演的方法。刘国昌认同此法,由于本片半尺与哥哥二人的内心戏交流很多,梁朝伟这种演法较像缺乏经验的新人,因而较能配合新人陈少霞。[10]
叶玉卿所演角色的内心戏不多,只是利用她的形象来制造一个“哥哥的情人”。[1]
刘国昌表示,本片成本约六百多万港元。[10]
音乐
发行
按《中华民国八十二年电影年鉴》(纪录前一年即民国八十一年/1992年资料),本片(片名《三个夏天》)执照由1992年10月2日起,分类为台湾本土电影[1]。本片于1993年8月6日在台湾上映[14][15]。
本片于1993年5月14日至6月2日在安乐院线上映共二十天,票房约港币三百六十万元。[6]
评价
《三个夏天》是本片制作时所取的原名[9],但为了对商业片市场的吸引力,在香港上映时改名为《哥哥的情人》[9],而哥哥与叶玉卿饰演的黑社会情人的瓜葛,这条线的出现亦是出于市场考虑[9][2],导演刘国昌曾坦白承认这点[10]。影评人普遍认为原名更能反映本片主题[9][7][8][13]。而叶玉卿线的商业风格与其他线的艺术风格呈现明显分别[2],影评人杨孝文对于这种格格不入持负面看法[9],台湾电影人王玮则持开放态度[2]。影评人石琪亦认为叶玉卿线没有火花,纯粹加插明星,梁朝伟在主线上的兄妹情亦演得好过这条偷恋线[13]。
本片讲述学生参加环保渡假营,也提到大澳人对于大自然的观念、简朴生活,常渗入环保讯息,导演刘国昌曾表示这点是他听完张艾嘉的故事构思希望加入的[10]。陆澄认为环保意识鲜明[8]。杨孝文对此亦较为肯定,他指出“整部戏都希望展示绿色思想的重心,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和人与自己的关系”,但他同时也指出全片显得欠缺重心,以致讯息模糊之感,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也表达得过于著迹,其功能性大于艺术性[9]。王玮则完全否定,他认为本片重心是年轻人成长,并无閳述深刻的环保理念,环保议题是赶时兴,“在片中毫无意义,也没有任何功用”[2]。石琪认为香港市区与离岛大近,故事背景定于台湾渔村更好[13]。
影评人朗天指出本片剧本完整严密,三个夏天代表正、反、合的辩证过程[16]:第一个夏天的美好日子是女主角未经现实洗礼的“理想”;第二个夏天事事违背其期望,象征心灵阴暗面的“山妖”作祟,是现实洗礼的到来;第三个夏天是“理想”经洗礼后,“进入生活,进入人的内心”。
陆澄则从三条爱情线分析:半尺与小猴代表纯真初恋;Flora等人的三角恋代表正在更新蜕变的爱情;伟与黑社会、情人的瓜葛,代表一段告终的爱情及个中承受的创伤。[8]
朗天认为饰演哥哥的梁朝伟偶像味道太浓,此角没有经过“脱魅”(Disenchantment),女观众容易在偶像式兄长的幻想中代入女主角,影响对电影主题的体会,造成局限。[16]
奖项及提名
备注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