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 (德语:Schicksal)是德国艺术家奥图·努克尔唯一的一部无字小说,此书首度由慕尼黑的海豚出版社于1926年发行。190张没有文字注解的图片叙述一位不知名女子的故事。她居住在20世纪初期一座德国城市,生活中遭遇到的不幸和贫困迫使她杀婴、从事性交易及犯下谋杀。
此书为第一本采用铅版版画的无字小说。不同于以前较常见的木刻版画,它表达出更明显的角色深度和剧情张力。美国艺术家林德·瓦尔德即受此作的艺术手法启发,先在1929年创作另一部名为《上帝之人》(Gods' Man)——一本由木刻版画表现的无字小说。瓦尔德不仅为此获得成功,也连带使《命运》1930年在美国的版本销售良好。此书让评论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最广为人知的无字小说之一。
概要
主角为一名不知其名的女子,她在20世纪早期的德国城市过著贫穷、不幸的生活。[1]她常在与他人的交际互动中沦为受害者——尤其是和男人,像酗酒并会对其施暴的父亲和让她怀有身孕的销售员。她因为谋杀自己不想要的孩子而入狱,却在获释后成为一名妓女。最后她用斧头杀死了一名男子,警察在她欲跳窗之际将其射杀。[2]
背景
奥图·努克尔(1888年-1955年)出生于德意志帝国的科隆。他曾在佛莱堡攻读医学,但是1910年起改为在慕尼黑研究艺术,为期三年。[3]比起他的绘画,他为讽刺性周刊Simplicissimus以及为汤玛斯·曼和E·T·A·霍夫曼的书籍所做的插画取得更大的成功。[4]
1918年,比利时画家法朗士·麦绥莱勒创作了第一本无字小说《一个人的受难》,[a]并在隔年推出他篇幅最长且最为成功的作品《Passionate Journey》。[b]这些书籍在德国十分受欢迎,1920年代当地就卖出数十万册。麦绥莱勒的木刻艺术从德国流行的表现主义汲取灵感,并且描绘出困厄中人们对抗不公不义的社会主义主题。[5]
制作与出版
努克尔的表现手法为在铅版上刻下图案而制成的版画,这是因为他当时发现德国的木材供应出现短缺。[2]如过在雕刻过程中发生失误,铅版能够镕化后再重新塑形,因此使用起来也比木头更具有经济性。[6]《命运》即是第一本运用此技术的无字小说,[2]努克尔为这本书印制了190幅黑白版画。[7][2]图像的大小范围从23⁄4乘23⁄4英寸(7乘7厘米)到43⁄4乘4英寸(12乘10厘米)[8]不等,不过1926年在德国第一次出版时则是印在197乘172-毫米(7.8乘6.8-英寸)的日本和纸上。[7][9]
风格分析
努克尔使用一种特别的工具,这种凿子能在版上同时刻出多条平行的线条,为版画赋予背景线条的特殊效果。[11]不仅在尺寸,这些图案聚焦之处也常有变化,从人物脸部特写到人群的全貌都有描绘。[4]
与麦绥莱勒的早期作品相较,《命运》将重点放在一名女子身上,而不是一名男子的处境。[1]林德·瓦尔德认为努克尔的作品在角色刻划和剧情发展具有更深刻的精神意义,艺术技巧也较高超。加拿大艺术家乔治·沃克则相信麦绥莱勒的剧情原创性较高。[6]
影响与评论
1929年,美国艺术家瓦尔德在纽约发现此书的副本,受其启发他当年起开始创作自己的无字小说,头一本就是《上帝之人》。[12]此书和接下来的《狂人之鼓》使得更多无字小说得以在美国被出版,其中之一便是1930年的《命运》,[13]它在美国有不错的销售成绩。[14]
学者马丁·S·柯恩称《命运》是无字小说中“也许是最令人怜悯……和最值得纪念之作之一”[14]无字小说研究者大卫·贝洛纳因它的剧情曲折、社会意识和聚焦于一角等因素,将此书评为“当代图像小说的先驱”。[15]评论家克里斯提安·加赛尔称赞这本书的叙事效果,那让这关于迫害、讽刺和具表现主义意识的故事具有尖锐、难忘的节奏,还提到这书可被理解为对其发源处威玛共和国的讽喻。[4]
注记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