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吴美筠(?—),香港女诗人[1],澳洲雪梨大学哲学博士。在大专院校教授中国文学及创作,曾任职香港大学附属学院高级讲师,岭南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播道神学院客座讲师,也曾兼教于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及信义宗神学院,以及曾于香港大学中文系及香港浸会大学教授中文传意,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2005年在澳洲悉尼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其论文研究范围为清代女诗人。研究专长为古典诗、中国女性书写、现代文学与基督教、现代诗等。亦曾于香港岭南大学、香港公开大学、香港教育学院等大专院校任教。
2013年10月以文学界别与卢伟力、梅卓燕、锺小梅组成“艺术3+1”,参与香港艺术发展局推选活动当选。[2]开始担任香港艺术发展局委员,并任文学委员会主席、艺术支援组主席、策略委员会及管理委员会委员,倡议艺团治理及运作守则,[3]文学阅读者的建立及发展,及倡议成立香港文学馆。在任期间,推动检讨资助机制及艺发局界别代表选举机制,打破过往把艺术消费调查撇除文学艺术的惯例,促成文学阅读消费调查,并建议推行文学阅读人口调查。[4]策展首次由艺发局主办的大型文学节“文学串流”,鼓励文学多元展演,串连不同文艺团体及作家,以文学为核心,让文学与其他艺术文化领域,可以有更好的串流与连系[5],展开一系列跨流域艺术活动,以文学为核心,召集香港不同领域的艺术家,进行跨流域的创作与分享。前后分别担任过香港艺术发展局委员及文学组主席(2014-2016)、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香港分会)创办人及现任董事、香港文学评论学会创办人及现任主席。
吴美筠早年以女性视觉书写女性内在暴力的诗人[6][7],羁魂认为其作品情貌多变,作品语言成熟。[8]叶维廉指出她第一部诗集有不同程度的语言自觉。[9]除了新诗,也擅写小说、艺术评论。1987年与林夕、洛枫、饮江及李焯雄(笔名朔方)创办《九分壹诗刊》、担任《诗双月刊》、《诗网络》编委及香港书奖、青年文学奖、汤清文艺奖、基督教金书奖等评判。[10]曾为多家报章杂志撰写专栏。为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IATC香港分会创会董事,2014年11月创办香港文学评论学会,该会正式在2015年成立始她一直担任该会主席。在九十年代开始活跃撰写演艺评论,曾于1998年3月与许树宁合作,负责现代式单位推出流动观众混媒体演出“前前后后左左右右””的文本创作。
早年任职编辑,所撰写社会专题、人物专访、专题采访、文化观察散见于突破杂志,社会专题编采见于Recruit、明报,艺术现象观察及采访见于越界演艺文化周报及艺术讯息。曾为快报、星岛日报、时代论坛、Elegance撰写专栏。
其著作收入香港、大陆、台湾、澳洲等地出版之文学书籍,出版诗集《我们是那么接近》获第一届香港中文文学书奖新诗组推荐奖。诗作被翻成英语,选入由牛津出版社出版之英语诗集“From the Bluest Part of the Harbour”及澳洲出版诗集“Footprints on Paper”等。
吴美筠亦曾经作一些流行文学作一些学术性的评论,当中就包括的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新作《刺杀骑士团长》,因为该著作被香港的亵物品审裁处于列为二级不雅物品。吴美筠当时就发表了以下的看法:
今次事件中,我最激起我们情感的,是‘不雅’这个词汇,另外是‘十八岁’这条界线。”她认为,现今无论是色情、情色、猥琐的定义和界线,于大众都没有一致的共识,而“不雅”亦是个模糊的辞汇。像在公众场合露体,大众会有共识那是不雅;但若艺术行为表演里裸露身体,人们就会有一份艺术的理解在其中,未必会以“不雅”称之。
她的评论为本土的文学界以及大众提供了一个很中肯的解读方法。[1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