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湾新生报》,简称《新生报》,是在台湾发行的一份全国性报纸,其前身是台湾日治时期由台湾总督府控制的《台湾新报》。
1895年6月17日,日本人田川氏(确实姓名不详)于台北创办《台湾新报》,最初每周发行一至两次,后来改为每日发行。1897年,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将《台湾新报》与1896年5月8日在台北市创刊的《台湾日报》合并,改名为《台湾日日新报》,并且作为台湾总督府官方媒体重新发行。《台湾日日新报》成为台湾日治时期发行量和销售量最大的报纸[1]。
1945年10月10日,《台湾新报》从日文版改版为中文栏。
战后,1945年10月25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派遣李万居接收《台湾新报》,改制更名为《台湾新生报》,隶属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宣传委员会,并由李万居担任社长,报名采用于右任亲笔题字。这是国民党政府迁台后第一份公营报纸。
《台湾新生报》创刊时,四分之三版面刊登中文,四分之一版面保留日文栏,日发行量有18万份,是当时台湾第五大报。
1947年二二八事件发生时,《台湾新生报》总经理阮朝日和日文版总编辑吴金链被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派人强行押走,一去未回。此外,还有台中分社记者陈安南、嘉义分社主任苏宪章、高雄分社主任邱金山、高雄印刷厂厂长林界等台湾籍职员都遇害,为第一波大整肃[2]。
1947年4月22日,台湾省政府成立并取代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以后,《台湾新生报》隶属于台湾省政府新闻处。
1947年9月3日,“台湾新生报社”改组为“台湾新生报股份有限公司”。
1949年6月,“台湾新生报股份有限公司”改组为“台湾新生报社股份有限公司”。
1954年10月,《台湾新生报》启用向日本池贝厂订购的64吋高速多色轮转印报机、自动烧版机、修版机等当时最新设备,成为台湾第一份彩色印刷的报纸。
1966年,《台湾新生报》第二波大整肃,职员沈嫄璋、童尚经等人因白色恐怖被杀与坐冤狱[2][3]。
1969年6月,“台湾新生报社股份有限公司”改组为“台湾新生报业股份有限公司”。
1976年6月1日,《台湾新生报》启用当时最新式的美国制高斯平版彩色轮转印报机。
1981年9月,《台湾新生报》位于台北市西门町的大楼“新生报业广场”落成启用,《台湾新生报》先后成立“新生超级书城”、“新生出版部”、“新生画廊”、“手工艺品展售中心”、“新生资讯中心”等单位。
1996年7月,《台湾新生报》开始执行“309基层建设座谈实施方案”,第一年即荣获行政院新闻局颁发三十六座金鼎奖,得奖评语为“发掘全省各乡镇市的问题,不粉饰太平,不歌功颂德,有助于改善民生,允为公共服务之上选”。
台湾省政府为了宣扬政令,特别编列经费,免费提供《台湾新生报》给村长、里长、邻长阅读。
1999年7月1日,《台湾新生报》因精省改隶行政院新闻局,成为国营媒体。
2013年11月1日,台湾台北地方法院“北院木民辛90年度司字第39号函”,原国营“台湾新生报业股份有限公司”(统一编号05716314)清算完结,中华民国文化部为该公司之簿册文件保存人。
1949年6月1日,《台湾新生报》成立高雄分社,发行南部版。
1969年6月,《台湾新生报》南部版改名为《台湾新闻报》。
2001年1月1日,《台湾新生报》以出售商标、商誉的方式完成民营化,转型为全球第一家以海峡两岸经贸及交通讯息为报导主轴的“两岸经贸专业媒体”。
2001年7月17日,民营“台湾新生报业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登记。
2004年,在赵仁蓉主导下,《台湾新生报》以“船期版”为基础,发行《台湾新生报航运版》。
2004年6月,《台湾新生报》推出“养生文化报”,服务老人。
2006年8月1日,由于《中央日报》已于2006年6月1日停刊,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与《台湾新生报》签约继续刊行《中山学术论坛》。
2017年7月,詹天性被聘为荣誉董事长,董事长由社长刘长裕继任。[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