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货币单位,等于“”(元/円)的千分之一。厘原为中文数字单位日语命数法,表示百分之一,最早作为质量单位出现在货币上。近代以来,随着中国、日本等国的币制改革,“厘”又被用作货币单位。

中国

Thumb
顺治通宝“宁一厘”钱

清代顺治康熙两朝曾所铸造背文含有汉字“一厘”的制钱,每文重一钱二分五厘,背文中的“一厘”是指此钱值银一,表明钱与银的比价。因此,“厘”在此处,实际上为质量单位

中华民国成立后,继续推动货币改革,于民国三年(1914年)制定《国币条例》施行细则,改铜币为贰分重二钱八分,一分重一钱八分,五厘重九分,二厘重四分五和一厘重二分五,共计五种。1917年,发行带有“中华民国五年”纪年的铜币,有一分和五厘两种,其中五厘铜币的面额记作“伍釐”。

山西省银行“铜元拾枚”纸币有加印“每张合洋二分五厘”的,币面还有“此券以四百枚作一元每十枚券四张兑换银元一角”的说明。

满洲国时期,曾铸造发行五厘铜币,面额记作“五釐”,钱币上的年号有“大同”、“康德”等。1935年至1938年间,日本鼓动华北五省自治期间,成立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曾铸行“民国二十六年冀东政府五厘”铜币,面额记作“伍釐”。

日本

Thumb
日本1873年的1厘铜币

根据《通货单位及货币发行等相关法律日语通貨の単位及び貨幣の発行等に関する法律》(通貨の単位及び貨幣の発行等に関する法律)2条2项规定,厘为辅币单位,1厘等于日元1/10001/10。在明治六年(1873年)的一厘铜币试铸币钱文中,厘的英文曾被写作“mil”,但正式发行后改为“rin”[1][2]

一厘铜币从1874年开始发行,至1884年停止发行。后来的1916年至1919年间,日本还曾发行五厘铜币。至1953年,日本通过《小额通货整理法》,面额低于1日元的货币被废止,一厘、五厘铜币均退出流通[3]

参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