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对印尼地质(英语:Geology of Indonesia)的简单概述。
印尼位于南边的澳洲板块和北边的欧亚板块之间,其东边则有两个海洋板块 - 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1][2]
澳洲板块和印度板块在5千5百万到5千万年前融合在一起,[3]在此以前两者为分离状态,[4]融合的板块称为印度-澳洲板块,印尼则位于这个大板块的东北边,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相互作用形成印尼西部的火山弧。[5]
地质构造
印尼的地质构造非常复杂,它是几个构造板块的交汇点:[6]由两个大陆板块:澳洲板块(莎湖陆棚)和欧亚板块(巽他陆棚);以及两个海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所包围。
印度板块崁在欧亚板块之下的隐没作用,形成印尼西部链状的火山弧,这里是地球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史上有过多次强烈喷发和地震的纪录。这条活火山链形成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巴厘岛和小巽他群岛,其中多数,特别是爪哇岛和巴厘岛,是在过去2-3百万年内才出现。而印尼东部的构造则是由太平洋板块和澳洲板块的运动所造成。
构造地质学
印尼的主要结构是其地质构造过程中所生成。印尼西部最显著的断层是大苏门答腊断层(或称西满口断层(Semangko Fault )),这是一条沿著苏门答腊岛的右旋走滑断层(长度约1,900公里),此断层发生与苏门答腊岛西部的隐没作用有关。
帕卢-科罗断层是印尼中部的主要构造特征,这断层横贯苏拉威西岛中部,往西延伸,越过望加锡海峡,止于加里曼丹岛(即婆罗洲)上东加里曼丹省的曼加利哈特半岛。这断层始于中苏拉威西省首府帕卢(位于苏拉威西岛西部)及科罗河之旁而得到帕卢-科罗断层的名称。
索隆断层是印尼东部一条重要的左移断层,因梭隆市而得名,呈东西走向,从西巴布亚省北部延伸至东南苏拉威西省,全长约2,000公里。
印尼海路
印尼群岛和新几内亚(印尼称为巴布亚岛)的托列斯海峡的构造形成航运和洋流的地质阻塞点,特别是那些深度在不满100米的地方(基本上洋流在这里不会发生);这些路线,无论是封闭或仍然存在,统称为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印尼航道(Indonesian Seaway)。[7]
此地区的构造抬升,加上在最近一次的第四纪冰河时期中海平面显著下降,推测区域气候因此遭到改变(特别是在季风方面),发生的时间大约在400万年前。[8]
地层学
印尼西部地层以新生代地层为主(从古近纪到第四纪),局部有少量中生代和古生代地层存在,在东加里曼丹省的特伦河存有有泥盆纪石灰岩,以碎片形式存在古近纪碎屑岩沉积物中。
印尼东部的地层历史普遍比西部的久远。范围从二叠纪到第三纪均有。在研究人员Fauzie Hasibuan于米苏尔岛的研究工作中,曾在此地发现中生代大型生物化石。[9]
参见
- 印尼地震列表
- 印尼火山作用
- 火山作用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