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若遗址,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卡若村,是新石器时代遗址。[1][2]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5年2月2日) |
卡若遗址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地址 | ![]() |
坐标 | 31°3′36.140″N 97°12′30.157″E |
分类 | 古遗址 |
时代 | 新石器时代 |
编号 | 4-19 |
认定时间 | 1996年 |
简介
卡若遗址是澜沧江上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卡若村,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于1978年至1979年发掘。[1]
藏语“卡若”意为“城堡”。传说在元朝,一位名叫多达的将军曾想征服该地,遭到当地民众筑城抵抗,后来城堡虽被攻占并废毁,但名称保留下来,成为卡若村的村名。[1]
卡若遗址地处距离昌都镇以西大约12公里的昌都水泥厂附近。1977年,昌都水泥厂在施工中发现大批石斧、石锛、陶罐等文物及工具。1979年,卡若遗址正式发掘,发掘面积达1800平方米,发现房屋遗迹31处,出土石器、骨器、陶片等上万件文物,还有大量动物骨骼及粟,经过测定,这些物品均出自4千至5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1]
卡若遗址分为早期、晚期,发现房屋基址28座。其中的圆底房屋,经过复原研究,是以室内立柱及周边斜柱搭成的圆锥形的窝棚式建筑。此外还有竖壁半地穴式建筑、地面式建筑。晚期的半地穴式房屋,是在穴的四壁垒砌石墙,有的还在上部续建一层楼。另外,卡若遗址还发现了可能和原始宗教有关的圆石台、石围圈遗迹。在卡若遗址发现的工具,主要是大型打制石器,兼有细石器、磨制石器 ,骨器也较为丰富,陶器以几何图案刻划纹装饰最富有特色。该遗址发现了农作物粟、家畜猪的遗存,可见当时的经济以粟作农业为主,辅之经常性狩猎。一般将该遗存称为“卡若文化”。[1]
卡若遗址被考古界及古人类学界视为西藏三大原始文化遗址(卡若文化、曲贡文化、藏北细石器文化)之一。该遗址将西藏历史提前到距今大约五千年之前,出土文物则证明早在四、五千年前,卡若遗址文化便和黄河上游甘肃、青海地区的文化及云南境内的元谋文化存在联系。[1]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