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昌话是赣语昌都片的一种方言。由于赣语内部的复杂性,真正意义上的南昌话只局限在南昌市区及南昌县管辖的地区,而不包括南昌市管辖的其他县。
自上古至有周一代,江西一直都是三苗的活动地带。周朝的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开始有古百越人聚居。这段时期赣地先后隶属吴、越、楚的统治,其居民自当是使用古越语和古楚语。秦汉以后,中原对江西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移民,中原的汉语和本地的吴语、楚语互相接触、互相融合,赣语遂逐步形成。南昌建成于汉末,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派颖侯灌婴率兵进驻南昌,并修筑南昌城。史料表明当时豫章郡的人口规模位列全中国第四。古赣语在吸收中原汉语的过程中,本身的语言特点也就逐渐成型。[1]
作为赣语的代表,南昌片,或称之为昌靖片、南昌都昌片,主要分布在江西赣江下游及鄱阳湖的北部和西北部地区,包括南昌市、南昌县、新建、安义、永修、修水、武宁、德安、星子、都昌、湖口、奉新、靖安以及湖南的平江,共14个县市。
如:如南昌市:百—阴入、白—阳入、绿—阴入、六—阳入
声母送气影响调类分化,这一现象在全国的汉语方言中并不多见,如:普通话,铜、农,两字一个送气,一个不送气,两字声调仍然相同。再、菜,两个字一个不送气,一个送气,两字声调仍然相同,但在南昌话中,铜,农,由于铜字送气,农字不送气,两字声调不同;再,菜,再字不送气,菜字送气,两字声调不同,菜字变成上声,与“彩”字相同。
本片可分为南昌、都昌、靖安3小片。
通常所说的南昌话是指南昌市区及南昌县管辖的地区,不包括南昌市管辖的其他县。 南昌话分城里话和乡下话,乡下话又分很多种。习惯上所说的城里,指的是南昌旧城(早圮)以内,即今八一大道以西到江边,永叔路以北,阳明路以南不足5平方公里的地区。旧城以外过去统称为乡下,即使是离城最近的乡下的话,也跟城里话不同。 部分南昌话词汇含义与粤语完全相同:后生(年轻人), 冇(没有)。
赣语一共有8个单母音ɿ、i、u、y、a、o、ɛ、ɵ。其中三个可作为介音:[-i-]、[-u-]、[-y-];两个可作为母音韵尾:[-i]、[-u]。如下表所示:
赣语——南昌话的声母共有十八个音素(如下表)和一个无声子音“Ø”。
赣语——南昌话的声母的音韵特点
赣语声母和古声母的对应关系
南昌话韵母可分为“开韵尾”、“闭韵尾”、“促韵尾”三类,共有六十五个。[6]
开韵尾 | 鼻韵尾 | 塞韵尾 | 边鼻韵 | ||||||||||||||||||||||
---|---|---|---|---|---|---|---|---|---|---|---|---|---|---|---|---|---|---|---|---|---|---|---|---|---|
开口呼 | a 扯 |
ɔ 何 |
ɛ 许 |
ɿ 柿 |
ə 儒 |
ai 败 |
əi 嗳 |
au 抱 |
ɛu 茂 |
əu 周 |
an 闲 |
ɔn 汉 |
ɛn 痕 |
ən 分 |
aŋ 正 |
ɔŋ 装 |
uŋ 共 |
at 八 |
ɔt 拨 |
ɛt 北 |
ət 不 |
ak 百 |
ɔk 剥 |
uk 鹿 |
m̩ 姆 |
齐齿呼 | ia 惹 |
iɛ 佢 |
i 眉 |
iɛu 庙 |
iu 酒 |
iɛn 淹 |
in 隐 |
iaŋ 井 |
iɔŋ 奖 |
iuŋ 供 |
iɛt 革 |
it 乙 |
iak 脊 |
iɔk 脚 |
iuk 菊 |
n̩ 倷 | |||||||||
合口呼 | ua 话 |
uɔ 禾 |
uɛ 哇 |
u 母 |
uai 怀 |
ui 委 |
uan 湾 |
uɔn 换 |
un 滚 |
uaŋ 梗 |
uɔŋ 广 |
uat 滑 |
uɔt 活 |
uɛt 国 |
ut 勿 |
uak 掴 |
uɔk 扩 |
ŋ̍ 五 | |||||||
撮口呼 | yɛ 瘸 |
y 猪 |
yɔn 软 |
yn 笋 |
yɔt 绝 |
yt 戍 |
赣语韵母的音韵特点
赣语韵母和古韵母的对应关系
阴平42 悲三 | 上声213 古老 | 阴去45 正燕 | 阴入5 黑一 |
阳平24 平唐 | 阳去21 共大 | 阳入21 读极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