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动词(英语:verb)是词类的一种,中文的动词是用来表示动作、行为或事件发生之词[1]。动词在各种的语言的语法中可能表示动作、发生或是存在的状态。英语的动词(verb)一字是用来指声明或声称的词,可以单独或与不同的修饰词、助词一起,和主词组成句子[2]。“verb”之辞源为古法语“verbe”,在古法语时已具备“表达动作或存在的词性”之含义,“verbe”又源自于拉丁语“verbum”,原意为“文字”[2]。
在许多语言中,动词存在有词形变化,并借此表示时态、体貌、语境和语态。也可能是为了一致于人称、性别、量词、论元。在一些有词形变化的语言中也存在有不带有词形变化的基础形态动词,像是不定词,像是英语中就将不定词描写成“字典格式(dictionary form)”。
在多数语言中,基本上每个完整的子句都有一个动词。动词通常在句中充当谓语成分,但谓语和动词属于不同层面的概念,一个句子中始终只有一个谓语结构,谓语成分也可以是形容词来担当,动词也不一定是谓语(比如分词、不定式)。 例如:
英语等欧洲语言中,任何句子都必须有动词,不存在无动词句。然而中文存在无动词句,例如“明天周五。”“花儿真漂亮!”……汉语中可以直接用名词或形容词作谓语而不需要动词(英语等欧洲语言类似的句子需要添加系动词)。
一些语法流派受到欧洲语言的系表结构影响,坚持认为句子必须有动词,将以上句子分析为省略了动词“是”的句子,还比如:
动词可分为一般动词和特殊动词。一般动词可分为行为动词、心理活动动词、使令动词、比似动词等。特殊动词可分为助动词和趋向动词。
动词还可以根据其支配的名词性成分(语言学中称之为论元)数量(也被称作动词的配价)进行分类(在大多数西欧语言中通常会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分类),还有部分动词不要求论元。[3][4]
在屈折语中,动词有词形变化。相比其他有词性变化的词类如名词、代词、形容词和副词,动词的词形变化范畴是最多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类:人称、数、时态(又分可为时和体)、式、语气。动词的分词在作为形容词时,又可以像形容词一样有格和性的变化。对于像拉丁语和俄语这样高度屈折语言,一个动词的词形变化形式可以多达上百种。
古英语与一众印欧语系语言一样,属于屈折语,拥有丰富的屈折变化。但是,随著数个民族对大不列颠岛的争夺,民族的融合发展[5]使英语逐渐失去了许多屈折变化,逐渐向分析语发展。
现代英语的规则动词存在人称、时、体、语气、语态的变化。总体来说,英语的时-体-语气三个属性混杂、存在重叠,在不同学派间对其划分存在不同看法。
传统英语语法中,会将时态分为“时间+方式”,时间分为过去、现在、将来,动作方式又可分为一般、进行、完成、完成进行。相互组合可多至16种时态。这是传统语法据拉丁语语法建立起来的模式。[6]
但海外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部分语法著作将时(Tense),体(Aspect)看作不同的语法范畴,并认为英语不存在将来时,亦即不存在“过去将来时”。新体系中存在两个时(过去时、现在时),两个体(进行体、完成体)。这四个属性既可以组合运用,亦可单独运用(体不与时结合的情况下即为“非限定动词”)。[6]而传统语法中的“将来时”,则被看作will/shall这两个助动词的用法之一;与be going to等句式一同构成英语将来时间的表现法[7][注 1]。
德语的动词分成数类,分别为强变化、弱变化、强弱混合变化以及不规则变化等。
德语动词的变化,主要有人称、数、时态、行动方式、叙述方式几种[9]。变化通常是基于动词的不定式去掉词尾-en后进行对应人称和时态变化。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