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加蚋仔,康熙时期称做加腊仔庄,现在的日常用法为加蚋仔,又称加蚋、𧊀蚋。台北市老地名,范围在今万华区之南半部、中正区西端忠勤里西部(南机场夜市一带),北至西藏路,东至惠安街及中华路二段441巷与596巷,南边及西边则以新店溪为界。[1]
早年此地位于新店溪、大汉溪的交会处,在无堤防的年代易积水成沼泽,而加蚋仔的称呼,可能是凯达格兰语所略称的 gara 译音字,其意为沼泽地。[2][3]
大台北古地图,1654年前后,汉人入垦以前,加蚋仔地区原为平埔族群凯达格兰族雷里社(荷语:Rivrijcd)的活动范围。[4] 汉人开垦后,雷里社南迁至新店溪对岸,与秀朗社合并为雷朗社[5]。明郑时期,现台北地区仍为原住民平埔族群的生活范围,汉人尚未进入开入垦,亦无行政区的设立。
康熙年起,台北地区改隶台湾府诸罗县。在康熙48年的公告中,官方将台北盆地称作“大嘉腊保”,是该名称首次出现在地图上。[3]乾隆5年(1740年),属淡水海防厅下辖二保之淡水保大佳腊庄。[6]乾隆7年(1742年),番社给垦字记载有“土名加腊仔”。[7][8]
嘉庆年间,属淡水厅摆接堡加蚋仔庄。[9]光绪五年(1879年),属台北府淡水县摆接堡加蚋仔庄。1895年,日治初期,台北府改设台北县,由台北县直辖,属台北县摆接堡加蚋仔庄。1901年,台北县改设台北厅,仍由台北厅直辖属台北厅摆接堡加蚋仔庄。
1906年,地方制度改革,厅下设支厅,支厅下设区,改属台北厅古亭村区摆接堡加蚋仔庄。1920年,市制实行,属台北市加蚋子。 [10]1922年,日人废除原旧街庄名称,改用日本式町名拆,加蚋子拆分为东园町、西园町、马场町,加蚋子地名走入历史。1945年,战后前东园町、西园町与下崁合并为双园区;马场町则属古亭区。1990年,台北市政府重新调整行政区,双园区大部分区域及古亭区马场町西部划入万华区。[10]2017年5月,地方居民与青年团体连署争取LG04站命名为加蚋站。[11]7月,台北捷运 万大树林线 将经过本区的LG04车站命名为加蚋站。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