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加拿大国家维米纪念碑(英语:Canadian National Vimy Memorial),是一座位于法国的战争纪念建筑,以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加拿大远征军成员,这些士兵在法国殉职或被推定死亡,且没有坟墓。维米纪念碑位于占地100公顷的战场公园核心,加拿大兵团于阿拉斯战役初期在这保卫维米岭,史称维米岭战役。
加拿大国家维米纪念碑 | |
---|---|
加拿大退伍军人事务部 大英国协战争公墓委员会 | |
纪念对象: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法国牺牲的加拿大远征军 | |
揭幕 | 1936年7月26日 |
地点 | 50°22′46″N 2°46′25″E 法国加莱海峡省维米 |
设计者 | 沃尔特·西摩·阿沃德 |
共纪念 | 11,169人 |
英语:To the valour of their countrymen in the Great War and in memory of their sixty thousand dead this monument is raised by the people of Canada. 法语:À la vaillance de ses fils pendant la Grande Guerre et en mémoire de ses soixante mille morts, le peuple canadien a élevé ce monument. |
维米岭战役是加拿大远征军的四个师第一次集结起来参与作战,这成为加拿大民族成就和牺牲的象征。法国将这片土地的永久使用权转让给加拿大,条件是必须兴建战场公园和纪念馆。战时的地道、战壕、弹坑和未爆弹药使地面呈现蜂窝状,出于公共安全的考虑,该地大部分区域仍处于关闭状态。除了保留下来的堑壕线,还有一些纪念馆和墓地在这座公园。
这座纪念碑由雕塑家沃尔特·西摩·阿沃德花了11年的时间建造,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于1936年在法国总统阿尔贝·勒布伦等50,000多人参加的典礼上为维米纪念碑揭幕。
维米岭(Vimy Ridge)是位于阿拉斯东北方八公里的杜埃平原(Douai Plains)西部边缘的一个逐渐上升的悬崖,山脊在其西侧逐渐上升,在东侧陡峭下降。该山脊长约七公里,最窄处宽700公尺,在海拔14公尺或海拔60公尺处达到顶点。
维米岭战役是四个加拿大师第一次共同集结参与战役[1][2],进攻开始于1919年4月9日复活节星期一上午5:30,在野战炮的协助之下,第1、第2、第3加拿大师很快地取得第一个目标[3],但第四加拿大师在前进时遇到许多阻扰,因此延迟数个小时[3]。第1、第2、第3加拿大师约在上午7:30时攻下第二个目标[4][5][6],而第4加拿大师未能占领山脊顶部,拖延了进一步的前进,并使得加拿大第3师花费资源以在其北部建立防御线[7]。加拿大第4师的预备部队再度对山脊顶部上的德军阵地,逼迫145号丘陵西南部的德军撤出[8][注 1]。
4月10日上午,加拿大兵团指挥官朱利安·拜恩中将调了三个新的旅[10],以支援进攻。支援部队越过了旧有部队,并在上午11:00之前占领了第三个目标,包括135号丘陵和泰吕镇[11]。下午2:00,第一、第二加拿大师抵达最终目标[12]。4月12日,加拿大第10旅在炮兵和英国第24师的支援下,进攻并迅速扫荡了德国部队,12日晚间就完全控制整座山脊[13]。
加拿大死亡人数为3,598人,受伤人数为7,004人[14],德军损失不详,但约有4,000人被俘[15]。尽管这场战役通常不被认为是加拿大最伟大的军事壮举,但民族的团结和成就的形象使这场战役对加拿大具有相当大的国家意义。
1920年,加拿大政府宣布帝国战争公墓委员会将授予加拿大八个地点设立战争纪念碑[16],每个地点都代表加拿大的重要参与,加拿大政府最初决定对每个战场一视同仁,兴建相同的纪念碑[16]。1920年9月,加拿大政府成立了加拿大战场纪念委员会,讨论在欧洲举行纪念活动的过程和条件[17]。委员会于1920年11月26日举行了第一次会议,会议决定将对所有加拿大建筑师、设计师、雕塑家、艺术家开放建筑设计比赛[18]。评审团包含代表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的查尔斯·赫伯特·赖利、代表法国中央建筑学会的保罗·菲利普·克雷特、代表加拿大皇家建筑师学会的法兰克·达令[19],每个评审团成员都是建筑领域的领导者。
各方提交了160幅设计图,评审团先挑选了其中17幅,接著委托每位选手制作各自设计的纪念碑石膏模型[20]。最后评审团在1921年9月10日给委员会的报告中提交两种设计[21]。1921年10月,委员会正式选出了来自多伦多的沃尔特·西摩·阿沃德作品[17],但阿沃德的设计复杂性使得在八个地点设立纪念碑不可行[22],委员会修改了最初的计划,并决定建造两个主要的纪念碑,另外六个地点兴建较小的纪念碑[22]。 [23] 一开始,委员会就在哪里建造阿沃德设计的纪念碑进行了辩论,最后委员会选择维米岭作为阿沃德设计的首选地点[24],加拿大政府宣布了希望能这座在山岭上获得更多土地[25]。1922年12月5日,加拿大与法国缔结了一项协议,法国无限期地授予加拿大在维米岭上100公顷土地的使用权,其中包括145号丘陵,以表彰加拿大在战争中的努力[26]。
阿沃德在1922年6月6日出发前往比利时[21],并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在比利时和巴黎寻找合适的工作室,但最终选择在伦敦成立了工作室[21]。阿沃德最初希望使用白色大理石来打造纪念碑表面[19],在阿沃德的促使下,加拿大战场纪念委员会聘请丹麦籍的结构工程师Oscar Faber来准备基础计画以及监督整体基础工作[27][28],Unwin Simson少校在纪念馆建设期间担任加拿大首席工程师,监督现场的日常工作[29]。阿沃德本人于1925年移居巴黎,负责监督雕塑的建造和雕刻。工程于1925年开始,耗资150万美元,历时11年完工[1][30],帝国战争公墓委员会同时雇用了法国和英国的退伍军人来修建道路和景观美化[31]。
在等待首次石材运送时,Simson少校注意到战场的遗迹开始损坏[29],Simson少校决定保留一部分的战场,顺便让工人有事做。工人还为格兰奇地下道(Grange Subway)建造了一个新的混凝土入口,并在挖掘了一部分隧道系统后安装了电气照明设施[29]。
阿沃德选择了一种新式的建造方法,将石灰岩黏合到铸造混凝土的框架上,11,000吨混凝土基床用数百吨的钢材加固,作为纪念馆的支撑床,纪念碑的地基和双塔含有近6000吨的来自克罗埃西亚的石灰岩[23] [32]。雕刻家在现场用大块石头雕刻了约20倍真人大小的人像[33],这些雕刻师使用了阿沃德在他的工作室中制作的半尺寸石膏模型(现在展示在加拿大战争博物馆)和称为缩放仪的工具以适当的比例再现了人物形象[23][34]。所有工作都是在围绕每个人像而建的临时工作室中进行[23]。
1919年,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第二年,约有60,000名英国游客和哀悼者前往西线朝圣[35]。1928年,加拿大退伍军人协会大会一致决议,组织对西线战场的朝圣活动,并由退伍军人协会负责协调朝圣与纪念碑的揭幕,当时纪念碑预计于1931年或1932年完工[35]。由于纪念馆的建设延误,1934年7月时加拿大退伍军人协会宣布纪念碑揭幕后才前往前战场朝圣。退伍官兵及军眷的反应非常热烈,到1934年11月有1200笔询问,退伍军人协会直接宣布纪念碑将在自治领日揭幕,尽管政府仍然不知道什么何时完工[36]。
为了进行活动计划,加拿大政府和退伍军人协会的分工有所不同,政府负责选择官方代表团以及计画纪念碑的揭幕仪式,退伍军人协会负责组织朝圣,这包括餐饮、住宿、交通,这将成为和平时期加拿大到欧洲规模最大的人员流动[37]。退伍军人协会的提案是朝圣之旅将由其会员资助,而无需加拿大纳税人的补贴,1935年初,他们已确定3.5周旅行的价格,包括所有膳食、住宿、健康保险、海陆路运输费用为每人160加元(价值约2016年的3,002.74美元),此外还有一些间接补贴,例如政府免除护照费,并免费提供维米特别护照[38]。政府和一些私营公司还为参加活动的雇员提供有薪假期[36]。1936年4月,政府才准备公开表示于1936年7月26日揭幕[36]。7月16日,6,200名乘客搭乘五艘跨大西洋邮轮[注 2]并由尚普兰号与萨格奈号从蒙特娄港出发,于7月24日至25日抵达勒阿弗尔,有限的住宿条件使退伍军人协会必须在法国北部和比利时的9个城市安置朝圣者,并雇用235辆公共汽车在各个地点之间运送朝圣者[39]。
7月26日典礼当天,朝圣者们在上午先是游览公园的风景,然后聚集在纪念碑前,由萨格奈号的士兵担任仪仗队,此外还有加拿大皇家炮兵乐队、法国陆军工兵、法属摩洛哥骑兵,它们曾经参与第二次阿拉斯战役[40]。仪式由加拿大电台广播委员会透过短波广播进行现场直播,使用英国广播公司的设备[39]。出席者有许多来自加拿大、英国以及欧洲各地的高级官员,包含法国总统阿尔贝·勒布伦,总共有50,000名出席者[41][42],但加拿大总理威廉·莱昂·麦肯齐·金没有出席。
在仪式开始之前,以加拿大国王身份出席的爱德华八世视察了仪仗队,接受引荐受邀来宾,并花了大约半小时与人群中的退伍军人交谈[43]。英国皇家空军与法国空军各有两个中队飞越纪念碑,并摇晃机翼致敬[40]。仪式本身由英格兰教会、加拿大联合教会、罗马天主教会的祈祷开始[43],接著加拿大司法部长率先致词,再来是爱德华八世,他先用法语和英语对法国的慷慨表示感谢,并向与会者保证加拿大将永远不会忘记战争的损失和死亡,最后爱德华八世亲自拉起覆盖在Canada Bereft雕像上的联合旗,并且由军乐队演奏歌曲《最后的岗位》,这是爱德华八世退位前的最后几项公务之一[44]。朝圣继续进行,大多数参加者前往伊珀尔参观,然后被英国退伍军人协会带到伦敦旅游[45],8月1日,三分之一的朝圣者从伦敦返回加拿大,而大多数朝圣者则在政府的邀请返回法国旅游一周才返国。这次朝圣有超过100,000参与与[30]
1939年,由于纳粹德国的威胁越来越大,加拿大政府开始增加对纪念碑整体安全的关注程度,除了用沙包保护雕塑和塔的基座外。1939年9月战争爆发,英国远征军前往法国并负责驻防阿拉斯地区,其中包含维米[46]。1940年阿拉斯战役后,英国撤退到敦刻尔克,同盟国就没办法了解维米纪念碑的状态[47]。德军占领此地后,逮捕维米纪念碑的管理者George Stubbs,拘留在圣但尼的伊拉格拘留营中[48]。维米纪念碑在战斗期间损毁或被德军破坏的消息在加拿大和英国广泛报导[49],谣言甚至使德国国民教育与宣传部正式否认有关德军损坏或亵渎纪念馆的指控[50]。为证明纪念碑未被破坏,阿道夫·希特勒也于1940年6月2日参观纪念碑和保存完好的战壕时,由新闻界拍摄照片,希特勒也表示对纪念馆的和平性质表示钦佩[51]。直到1944年9月威尔斯卫队第2营收复维米岭[5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维米岭战役或维米纪念碑的关注很少,直到1967年的战争50周年纪念日与加拿大百年纪念活动举行时才有所提升[53],1967年4月在纪念碑举行的盛大仪式也在电视上现场直播。1992年的加拿大联邦成立125周年以及战争75周年稍微提升了维米纪念碑的关注度,加拿大总理布莱恩·穆尔罗尼和其他5000人也出席了纪念仪式[54][55]。1997年和2002年也在纪念碑举行了小规模的纪念仪式[56][57]。
2001年5月,加拿大政府宣布了加拿大战地纪念碑修复计画,这是一项耗资3000万加币的重大修复计画,旨在恢复加拿大在法国和比利时的纪念馆,以用尊重方式进行维护和展示[58]。2005年,维米纪念碑因进行重大修复而关闭。加拿大退伍军人事务部、大英国协战争公墓委员会以及军事史专家合作,对纪念馆进行修复[58]。
时间磨损和恶劣的天气条件导致许多问题,其中最普遍的是水害[58]。在建造由石头覆盖的混凝土纪念碑时,阿沃德未能考虑到这些材料将随著时间推移而变化[59],建筑人员和设计师未能在混凝土和石材之间引入足够的空间,导致水通过其墙壁和平台渗入结构之中[59],使石灰溶解在混凝土计画项目的目标是解决造成损坏的根本原因,其中包括对石头,走道,墙壁,露台,楼梯和平台的修复[58]。为了尊重阿沃德对无缝结构的最初构想,修复小组被要求清除所有用于修补工作的异物,用克罗地亚原始采石场的材料替换损坏的石头,并纠正透过冻融活动造成的微小石头移位,潜在的结构缺陷也得到了改善[60]。伊丽莎白二世在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的陪同下于2007年4月9日在纪念战役90周年的典礼上重新开幕了已修复的纪念碑。
2017年4月9日,在加拿大联邦150周年纪念期间,纪念碑举行了维米岭战役一百周年纪念活动。活动前估计将有多达30,000名观众到场[61]。阿拉斯市市长弗雷德里克·莱图克感谢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加拿大人、英国人、澳洲人、纽西兰人、南非人在该地区中的贡献[6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