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梵语:प्रव्रज्या,罗马化:pravrajyā,巴利语:pabbajja),音译波吠儞野,或称从释(跟从释迦牟尼佛),佛教术语,起源自古印度宗教沙门传统,指一个人离开自己家庭与世俗职业,全心投入宗教修行的行为。在佛教中,出家意指一个人放弃世俗的身份,宣誓加入僧团,遵守僧团戒律的行为,这样的个人称为出家人(巴利语:anagārika),或沙门(梵语:śramaṇa)、僧(梵语:samgha,巴利语:sangha)等。[1]
概论
在古印度的婆罗门教中,将一个人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是在完成各种俗世任务,传宗接代之后,离开自己家庭,独居林间,进行苦行及冥想,专力于宗教修行,这个阶段称为林栖期。第四个阶段,则称游行期,或遁世期,云游四方,以乞讨为生。在《摩奴法典》中有相关记载。
在印度东方,释迦牟尼佛的僧团也同样遵循沙门传统,放弃了世俗职业,以乞食为生,专注于修行解脱。
佛教制度中,将信众分为出家众,与在家众二者。出家众指经过出家仪式,全心投入修行的人。出家众以受过具足戒的人为主体,男性称比丘,女性称比丘尼。除了比丘与比丘尼之外,因为年纪太小,不能受具足戒的,可以仅受五戒与十戒,以沙弥或沙弥尼的身份加入僧团。此外,根据律藏规定,女性在成为正式比丘尼之前,要先经过二年式叉摩那的阶段。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