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利奥波德一世(Leopold I,1640年6月9日—1705年5月5日),全名利奥波德·依格纳茨·约瑟夫·巴尔塔萨·费利西安(Leopold Ignaz Joseph Balthasar Felician),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皇帝(1658年-1705年在位)及匈牙利国王和波希米亚选侯(1657年-1705年)。他是皇帝斐迪南三世 (神圣罗马帝国)的次子,母为西班牙公主(奥地利的)西班牙的玛丽亚·安娜,出生于维也纳。
利奥波德一世 Leopold I | |||||
---|---|---|---|---|---|
神圣罗马皇帝 | |||||
统治 | 1658年7月18日-1705年5月5日 | ||||
加冕 | 1658年8月1日 法兰克福 | ||||
前任 | 斐迪南三世 (神圣罗马帝国) | ||||
继任 | 约瑟夫一世 | ||||
匈牙利国王 | |||||
统治 | 1655年6月27日-1705年5月5日 | ||||
加冕 | 1655年6月27日 普莱斯堡 | ||||
前任 | 斐迪南四世 (波希米亚) | ||||
继任 | 约瑟夫一世 | ||||
共治君主 | 斐迪南三世 | ||||
波希米亚选侯 | |||||
统治 | 1656年9月14日-1705年5月5日 | ||||
加冕 | 1656年9月14日 布拉格 | ||||
前任 | 斐迪南四世 (波希米亚) | ||||
继任 | 约瑟夫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 | ||||
共治君主 | 斐迪南三世 | ||||
克罗地亚国王和奥地利大公 | |||||
统治 | 1657年4月2日-1705年5月5日 | ||||
前任 | 斐迪南三世 (神圣罗马帝国) | ||||
继任 | 约瑟夫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 | ||||
出生 | 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大公国维也纳 | 1640年6月9日||||
逝世 | 1705年5月5日 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大公国维也纳 | (64岁)||||
安葬 | |||||
配偶 | 马佳莉塔·德雷莎 (1666年结婚—1673年结束) 奥地利的克劳迪亚·费莉齐塔丝 (1673年结婚—1676年结束) 普法尔茨-诺伊堡的艾蕾诺尔·玛格达琳(1676年结婚) | ||||
子嗣 | 奥地利的玛丽亚·安东妮亚 约瑟夫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 奥地利的玛丽亚·伊莉莎白 (1680-1741) 奥地利的玛丽亚·安娜 奥地利的玛丽亚·特蕾莎 (1684-1696) 查理六世 (神圣罗马帝国) 奥地利的玛丽亚·玛格达列娜 (1689-1743) | ||||
| |||||
王朝 | 哈布斯堡王朝 | ||||
父亲 | 斐迪南三世 (神圣罗马帝国) | ||||
母亲 | 西班牙的玛丽亚·安娜 | ||||
宗教信仰 | 天主教会 |
利奥波德一世在位时最著名的事迹,就是他在在东部抵挡奥斯曼帝国并反击成功;在西部与法王路易十四竞争。
经过十多年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之后,因为获得天才将领欧根亲王的效力,利奥波德一世终于打赢大土耳其战争(1683-1699年),在1687、1699年获得辉煌的胜利。在1699年终结大土耳其战争的卡洛维茨条约,奥斯曼帝国必须割让特兰西瓦尼亚、摩里亚、波多利亚及几乎整个匈牙利中部予奥地利。奥斯曼帝国在历史上首次承认神圣罗马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地位相等。利奥波德一世等于是把匈牙利王国从1526年第一次摩哈赤战役后所强加的土耳其枷锁给除去,并彻底统一了匈牙利。
利奥波德一世对法国打了三场战争:法荷战争、大同盟战争和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最后一战争中,利奥波德一世试图让他的小儿子查理六世 (神圣罗马帝国)继承整个西班牙帝国,而不理会已故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 (西班牙)的遗嘱(传位给法国安茹公爵菲利普三世)。为此,他发动了席卷欧洲大部分国家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战争中期奥地利获得相当亮眼的成绩,特别是1704年布伦海姆战役等一连串胜利。但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固执让战争遇到瓶颈。1705年利奥波德一世去世,战争在无止尽的拉锯中被奥地利硬是拖到1714年才结束,这时奥地利已失去最佳的谈判时机。当1714年和平来临时,奥地利因在战争后期陷入劣势,无法争取到足够的筹码,最终与法国求和。
利奥波德一世的统治遇到各种困难。他在即位后不久与瑞典发生战事,瑞典国王卡尔十世·古斯塔夫与匈牙利反对奥地利统治的领袖之一特兰西瓦尼亚亲王结盟反对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则得到波兰帮助,于1660年结束这场战争。
然而更危险的敌人很快在东方出现。由几位柯普律吕家族帕夏重振起来的奥斯曼帝国声势极大,再度向中欧发起军事征服。于是抗击土耳其便成为利奥波德一世在位时期的头等大事。奥地利一直反对土耳其人干涉特兰西瓦尼亚公国的事务,因为该公国在1660年、1661年两次被土耳其攻杀其统治者,沦落为奥斯曼帝国的奴仆,双方终于在1663年开战。奥军由优秀将才拉依蒙多·蒙特库科利统帅,以数万的基督联军,竭力抵抗十二万的土耳其大军。拉依蒙多·蒙特库科利先于1663年9月的战役中败北,但却在1664年8月的战役中大胜。土耳其人遭此打击后,进攻势头大大减弱,遂于1664年8月10日与奥地利缔结和约,约定二十年内保持和平。
1683年奥斯曼帝国再度大举入侵中欧,势不可挡,大军一度围困维也纳(维也纳之战)。但是,由奥地利及许多日耳曼邦国组成的联军(包括汉诺威、萨克森、巴登、巴伐利亚等等与维也纳存亡有直接关系的日耳曼诸邦,而波兰则是非日耳曼国家唯一出兵者),最终击退了土耳其军队。这是一次奇迹的胜利,有人认为奥斯曼帝国于此役之后一蹶不振。利奥波德一世本人显然对这次胜利无甚贡献,他在维也纳被围的前夕便已离开维也纳,理由是儿子年幼,他必须保住哈布斯堡血统存续,留下军队守城,并委任妹婿洛林公爵担任哈布斯堡救援维也纳联军的代表。联军的主力是骠悍的三万波兰军,波兰国王扬三世·索别斯基因为缔造大胜,被日耳曼人视为救世主(教宗称之为“基督世界的救主”),利奥波德一世相对受到冷遇。
之后利奥波德一世对土耳其展开反攻,在1687年攻下大部份的匈牙利。1689年,帝国在杰出的东线统帅路德维希·威廉 (巴登-巴登)之领导下,反土联军攻入巴尔干半岛,占领许多地方,更在1691年的斯兰卡门之战中击毙奥斯曼帝国首相帕夏。不过土耳其人很快发起有效的防御,令奥地利军队无法再深入进攻。此时利奥波德一世逐渐重用来自萨伏依的欧根亲王,欧根亲王在1690年代担任军事行政长官与统帅时,都表现出杰出的才能。他采用路易十四的规划办法,改革了哈布斯堡军队的供应、装备、训练和指挥,因此在1697年与土耳其作战时,赢得森塔战役的辉煌胜利1699年,利奥波德一世与奥斯曼帝国签订卡洛维茨条约,正式割让匈牙利、特兰西瓦尼亚和克罗地亚给哈布斯堡。奥地利获得极大的收益,暂时结束两国长期的争斗。
利奥波德一世继承其父建立的君主专制,强化专制君权的渗透,以各种方式,驯服自家领地上的贵族地主。皇帝勒令农民每周三天,替贵族地主作白工,鼓励贵族地主将大量农产品卖出获利,换取奥地利与波希米亚贵族对君王的效忠。这个方式获得极大的成功,贵族地主因此向利奥波德一世交出原本的政治特权,任由哈布斯堡的王室政府,掌控主要的立法与收税大权。君主专制因此稳定地扎根在哈布斯堡领地上,并且越扎越深。
这样的方针也实行在治下的匈牙利王国西部(特别是1673年冻结匈牙利“宪法”,打压贵族并实行专制),但是效果不如预期,反而引起长期的反抗运动(库鲁克),于是在1681年取消专制、恢复贵族之特权(同时放宽新教徒的信仰权利),才渐渐压下反抗势力。而特兰西瓦尼亚县 (北卡罗莱纳州)贵族虽在1687年被奥地利征服(当年全体匈牙利贵族正式放弃“自由选王权”),仍在1703年于特兰西瓦尼亚拉科齐独立战争,一直到1711年才平定。乱后特兰西瓦尼亚的自治特权被取消,改由奥地利派去的总督统治。
借由1683年维也纳攻势的胜利,以及萨伏依之欧根亲王(天才将领与伟大政治家)的帮助,利奥波德一世开启1687年后长达46年的中兴与颠峰时期。欧根亲王正如奥地利家族的许多官员一样,根本不是奥地利人;依照出身和教育来分类,他实际上是法国人,并且和当时许多贵族一样,都曾在各国服务任官,是国际性的贵族官僚。最重要的是,他其实是现代奥地利的国家创始人,建立出效率较高的行政官僚体系,有力地支撑起哈布斯堡的专制君权。
1648年三十年战争结束之后,神圣罗马帝国名存实亡。帝国原来的集体性与团结性趋于瓦解,诸侯在各自领地内陆续建立君主专制;皇帝的权力被彻底架空,但仍保留一定的权威。利奥波德一世灵活地运用并强化此权威,反而使帝国诸侯从1660年代开始,在东面土耳其和西面法国的强大威胁之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合作,催生出最早的德意志帝国民族主义。(对法国的强烈敌意,促成19世纪的德意志统一)
为了让帝国诸侯对内团结、对外一致,利奥波德一世弹性地运用皇帝的权威,让诸侯获得他们想要的名位封号,借此达成皇帝的军事外交目标,也使他成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之后,对诸侯最有影响力的皇帝:
在利奥波德一世统治期间,奥地利卷入一系列与法国的冲突。当时法国国王正是“太阳王”路易十四;他的扩张性政策,先引发了1670年代的法荷战争并获得巨大胜利,这促使利奥波德一世在1680年代中,与荷兰、瑞典、西班牙、丹麦及勃兰登堡选帝侯结盟,称作奥格斯堡同盟,抵抗路易十四发动的大同盟战争(1688年-1697年);因为同盟的实际主帅——-荷兰省督威廉三世 (巴伐利亚)在1688年光荣革命,于隔年获得英国王位,把英国拉进反法的奥格斯堡同盟中。
经过一连串失利和苦战,反法联军终于在1695年挡住路易十四咄咄逼人的进攻,迫使消耗过大的法国,在1697年签订合约,归还所占的大量领土。总体来说,奥军与德意志联军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差强人意,主因是财税短缺、战费不足,如义大利战场上的奥国士兵,常因欠饷而叛逃,幸好北义战区的主帅欧根亲王苦苦支撑,才未让法军占领更多土地。
与法国最严重的冲突发生于1702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 (西班牙)的逝世结束了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他把王位传给了他的甥孙,路易十四的孙子费利佩五世。由于与奥地利王室的近亲关系,西班牙的外交政策一般是亲奥地利的,而路易十四决心在西班牙建立一个亲法的政权。利奥波德一世为支持其子查理六世 (神圣罗马帝国)竞争西班牙王位,对法国发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年-1714年)。
因为英、荷盟国提供的大量战款,以及天才统帅欧根亲王在1703年当上奥军最高元帅兼帝国实质首相后,实行了财税与行政改革,奥军大致解决了以前战费不足的问题,并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连战连胜、屡获捷报。从1704年大胜的布伦海姆战役开始,盟军陆续占领了巴伐利亚、南尼德兰、米兰、那不勒斯与巴塞罗那等地。但是,战况从1709年开始进入胶著的消耗战,并因1711年查理六世 (神圣罗马帝国)继承神圣罗马皇帝,使得英、荷渐失奋战动机,而西班牙人奋起的爱国心,更把盟军赶出巴塞罗那等西班牙本土。
此时,英国因为主和派的托利党上台而改与法国议和,但坚持战斗下去的奥地利却错过了最佳的议和时机。终于,当1714年欧根亲王于德南战役挫败之后,无力坚持战争的奥国,也只好与法国议和,放弃西班牙王位,但确认奥国领有南尼德兰、米兰、那不勒斯等地,以及奥国在往后二十年内(1714年-1733年)称霸中欧的格局。
在战争结束前的1705年,利奥波德一世在维也纳去世。
1666年,利奥波德一世与自己的外甥女西班牙的玛加丽塔·特蕾莎结婚,两人共有2子2女,但只有奥地利的玛丽亚·安东妮亚存活:
玛加丽塔·特蕾莎于1673年去世。同年,利奥波德一世与奥地利的克劳迪亚·费莉齐塔丝结婚,两人共有2女:
奥地利的克劳迪亚·费莉齐塔丝于1676年去世。同年,利奥波德一世与普法尔茨-诺伊堡的艾蕾诺尔·玛格达琳结婚,两人共有3子5女: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