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冠礼,又称元服,是中国、朝鲜、越南及日本传统的成年礼,于男子20岁时举行,与之相对应的女子成年礼被称为笄礼,一般在女子15岁时举行。
冠礼从原始社会的成丁礼(又名“入社礼”)演变而来。《仪礼》17篇的第1篇就是《士冠礼》,足见冠礼的重要程度。《朱子童蒙须知》中提到过孩童的礼教由冠礼、服饰开始,在冠礼之前,“衣不帛襦裤”,年满二十岁后方可以裘帛为衣。[1]冠礼是华夏礼仪制度之首,又称成人礼,是对汉人进行礼教的开始。周朝士大夫年及二十行冠礼,王公年及十五而冠,周文王十二岁而冠,鲁襄公十二岁而冠。《礼记·冠义》曰:“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冠礼通常在祖庙中举行,主持者为受冠者的父亲,主要步骤有[2]:
加冠完毕后,负责加冠的来宾会授予受冠者“表字”,这是亲友们根据其“名”的字义而取的别名。“冠而字之”以后,整个冠礼就算基本结束了。
进行冠礼时,依照身份地位,士大夫三加,即加冠三次,而三公诸侯四加,需要加冠四次。
(朱熹家礼:少年男子十五至二十皆可冠)
士大夫三加的流程:
注:此处的“主人”指的是冠礼的主持者。
日本古代多次派遣使节团学习中国制度,仿效并返国在贵族阶层推行中国的冠礼仪式,依汉语称为“元服”。后来因为战乱等因素,逐渐调整为具有本土风俗特色的元服仪式。近现代日本历经西方文明的冲击后,元服礼融入庶民社会,在当代演变为20岁在大学、神社里举行的大型和服成年礼。
元服这一成人礼,于17世纪由向象贤引入琉球,与传统的结欹髻礼(日语:カタカシラ結イ)结合。后来“元服”和“结欹髻”则变成同义词。
周制士大夫三套加冠汉服如下:
步骤 | 意义 | 服名 | 首服 | 上衣 | 下裳 | 带 | 蔽膝 | 足衣 | 足饰 |
---|---|---|---|---|---|---|---|---|---|
始冠 | 士朝服 | 冠弁 | 玄冠(缁布冠) | 玄端 | 玄裳/黄裳/杂色裳 | 缁色麻布带 | 雀头色 | 黑屦 | 青色 |
再加 | 视朔之服 | 皮弁 | 皮弁冠 | 缁麻衣 | 白素裳 | 缁色麻布 | 素带 | 白屦 | 缁色 |
三加 | 祭服 | 爵弁 | 爵弁冠 | 玄衣 | 𫄸裳 | 缁色熟绢 | 雀头色熟牛皮 | 𫄸屦 | 黑色 |
明代士庶三套加冠汉服如下: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