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儒鲨齿龙属[1]学名Shaochilong),又名假鲨齿龙鲨鱼齿龙[2]中华鲨齿龙,是小型的鲨齿龙科兽脚类恐龙,也是亚洲最早被发现的鲨齿龙科成员,生存年代约介于晚白垩世森诺曼期土仑期之间。模式种毛尔图侏儒鲨齿龙S. maortuensis)的化石发现于中国内蒙古西部的乌兰布和沙漠,1964年被以吉兰泰龙属物种的地位发表[3],经过多次分类变动,本种最终在2009年被归为鲨齿龙科,并自成一属。[4][5]

事实速览 科学分类, 模式种 ...
侏儒鲨齿龙属
化石时期:白垩纪后期,94–89 Ma
Thumb
侏儒鲨齿龙啃食中国似鸟龙的复原图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兽脚亚目 Theropoda
科: 鲨齿龙科 Carcharodontosauridae
属: 侏儒鲨齿龙属 Shaochilong
Brusatte英语Stephen L. Brusatte et al., 2009
模式种
毛尔图侏儒鲨齿龙
Shaochilong maortuensis

(Hu, 1964)
关闭

属名来自“鲨齿龙”的汉语拼音,代表其发现地,为避免与鲨齿龙Carcharodontosaurus)产生混淆,中文并不直译作“鲨齿龙”。“侏儒鲨齿龙”则反映以鲨齿龙科而言,异常娇小的体型。

发现和研究历史

侏儒鲨齿龙在2010年被认为发现于中国乌兰苏海组(Ulansuhai Formation),年代不会老于白垩纪晚期土仑阶,约9200万年前。[4][5]。但2017的论文认为其出土于苏红图组(Suhongtu Formation)[6],约1亿1700万至1亿400万年前[7]

正模标本(编号IVPP V2885.1-7)包含:头骨碎片(一个脑壳、部分头盖骨、方骨、右上颌骨)、枢椎、以及六节尾椎。一个左上颌骨碎片也被归至本属,虽然这在2009年时已经遗失了。起初这些标本被认为来自单一个体,但2010年建立了一个选定模式标本英语Lectotype,以考虑标本可能来自多个个体的可能性。选模标本由脑壳(IVPP V.2885.1)与部分头盖骨(IVPP V.2885.2)组成。[5]所有的标本都是于1960年中国苏联科学家共同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的毛尔图(蒙古语Маорту)发现,并于四年后命名为毛尔图吉兰泰龙Chilantaisaurus maortuensis,又作毛儿图吉兰泰龙)。[3]后来这些标本于2000年由Chure非正式地命名为阿拉善龙("Alashansaurus")。Rauhut(2001)和Chure(2002)先后怀疑这些标本不再能被归入吉兰泰龙,并提出它可能是种原始的虚骨龙类[8]然而于2009年,史蒂芬·布鲁萨特英语Stephen L. Brusatte(Stephen L. Brusatte)和同僚重新研究、叙述了这些标本,发现它属于鲨齿龙科,是该科第一个已知的亚洲物种,并重新命名为毛尔图侏儒鲨齿龙Shaochilong maortuensis,又作毛儿图侏儒鲨齿龙)。[4]隔年发表了一份更全面的叙述及讨论。[5]

faviconfaviconfavicon
3 sources

叙述

Thumb
体型比例图

编号IVPP V2885.1标本根据其脑壳缝线的愈合状况来判断,可能是个成年或接近成年个体。研究人员测量上颌骨齿排的长度,估计身长约5至6公尺,并测量股骨长约61.5公分,推估体重约500公斤。与同科其他物种(包含地球上最大型的陆生肉食性动物)比较之下,侏儒鲨齿龙是种异常小型的鲨齿龙科。然而侏儒鲨齿龙成为白垩纪中期亚洲大型兽脚类的确切证据,提供了关于当时物种生态组成的资讯,并证实原始肉食龙下目持续幸存到白垩纪晚期,而大型暴龙科直到白垩纪的最末期才占据劳亚大陆的顶级掠食者地位。[5]

头骨全长约56公分,吻部顶端有一个相当大的嵴,高1公分,上尖下宽,Chure于1998年认为这是独特的,但这项特征后来也在屿峡龙身上发现。方骨未气腔化,脑壳则高度气腔化。[5]

根据上颌骨的比例发现它是吻部相对短的鲨齿龙科;加上其相对小的体型,显示侏儒鲨齿龙可能拥有与同科其他物种截然不同的独特生态栖位。[5]

Thumb
头骨组成的重建绘制,已知部位未打马赛克

侏儒鲨齿龙可根据以下独有衍征从其他鲨齿龙科中鉴定出来:[5]

  • 上颌骨眶前孔(antorbital fossa)变小或几乎消失
  • 上颌骨内侧没有牙周槽(paradental groove)
  • 齿间板英语Interdental plate(interdental plate)背面有深的垂直窝
  • 气腔窝(pneumatic recess)穿透至鼻骨后端
  • 额骨上有道深矢状嵴(sagittal crest)
  • 耳前(prootic)背侧鼓窝(tympanic recess)前角有一个大的气腔孔。

分类

布鲁萨特等人的系统发生学研究指出侏儒鲨齿龙是鲨齿龙科的基干成员,是最进阶型的异特龙超科。在鲨齿龙科中,侏儒鲨齿龙较类似南半球的魁纣龙鲨齿龙马普龙南方巨兽龙,而与北半球的新猎龙高棘龙关系较远。侏儒鲨齿龙是劳亚大陆已知最晚的异特龙超科,代表非暴龙科的基础坚尾龙类,在白垩纪中期仍是北半球的优势大型肉食性恐龙,而后来暴龙科崛起成为优势掠食者的过程是很突然的,且仅止于白垩纪的最末期。[4]

以下演化树为布鲁萨特和同僚(2009)所提出:[4]

鲨齿龙科 Neovenatoridae

新猎龙 Neovenator

高棘龙 Acrocanthosaurus

始鲨齿龙 Eocarcharia

侏儒鲨齿龙 Shaochilong

魁纣龙 Tyrannotitan

鲨齿龙 Carcharodontosaurus

南方巨兽龙亚科 Giganotosaurinae

南方巨兽龙 Giganotosaurus

马普龙 Mapusaurus

以下演化树则根据费尔南多·诺瓦斯等人(2013)显示侏儒鲨齿龙在鲨齿龙科的位置:[9]

异特龙 Allosaurus

鲨齿龙科 Carcharodontosauridae

新猎龙 Neovenator

始鲨齿龙 Eocarcharia

昆卡猎龙 Concavenator

高棘龙 Acrocanthosaurus

侏儒鲨齿龙 Shaochilong

鲨齿龙亚科 Carcharodontosaurinae

鲨齿龙 Carcharodontosaurus

南方巨兽龙族 Giganotosaurini

魁纣龙 Tyrannotitan

马普龙 Mapusaurus

南方巨兽龙 Giganotosaurus

favicon
1 source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