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叶下珠科叶下珠属植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馀甘子(学名:Phyllanthus emblica),叶下珠科叶下珠属,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南美、台湾、香港、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以及中南半岛等地,生长于海拔200米至2300的地区,多见于山地疏林、灌丛、荒地或山沟向阳处[3],也有人工种植。果实可以生食,味酸、微涩苦而甘香,食用先苦后甘,口中尚馀甘味,因而得名。可生津止渴。干叶可作枕头填料。亦可药用。
庵摩罗果、米含(广西隆安)、望果(云南文山)、木波(云南傣语)、七察哀喜(云南哈尼)、噜公膘(云南瑶族)、滇橄榄、油甘子(华南)[3]、油甘(潮汕话)、油柑子(香港)、油柑(日语:油柑)。
馀甘子还曾以梵文译名“庵摩勒”或“庵摩罗迦”(梵语:āmalaka)记载于晋代嵇含的《南方草木状》及明代姚可城的《食物本草》之中。梵语名也被马来语所借用,即马六甲树(马来语:Pokok Melaka),后来成为马六甲名字的起源。
馀甘子一般高约1至3米,生长于灌丛或疏林中。花期为4至6月而果期为7至9月。花小而黄绿色,在枝条上簇生,果实球形,直径约1.5厘米。叶片两列排,羽状复叶,叶线状长圆形,顶端钝圆或截平,有锐尖头或微凹,基部浅心形而稍偏斜,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长0.8-2厘米,宽2-6毫米,干后浅褐色或带红色,近无柄;落叶时整个小枝脱落;托叶线状披针形,长1.2-2.5毫米,褐红色,边缘有睫毛。花簇生于叶腋,花小,黄色;单性,雌雄同株,具短柄;每花簇有1朵雌花,花梗长0.5毫米,花盘杯状,包藏子房达一半以上,边缘撕裂,每花有花萼5-6片,长圆形或匙形,较厚,边缘膜质,多少具齿无瓣,子房卵圆形,子房上位,3室,花柱3,基部合生,顶端再2裂;雄花雄蕊3,花丝合生成0.3-0.7毫米的柱,花药直立,长圆形,顶端具短尖头。蒴果呈核果状,圆球形,直径约1.5厘米,外果皮肉质,浅绿色,初为黄绿色,成熟后呈赤红色,内果皮硬壳质;种子略带红色。花期4-6月,果期7-9月。[4]
油甘果产地与来源:原产于印度,随佛教传至中国,
在古印度疗法“阿育吠陀”中作为主要成分,被誉为印度圣果、救命果与绿钻石。在明代《本草纲目》称之“味甘寒、无毒,主风虚热,补益强气,久服,轻身,延年长” 油甘果的维生素C是柠檬的4.6倍;抗氧化力 (H-ORAC)是蓝莓的28倍,营养功效优于众多水果。油甘富含多酚、黄酮类、与维生素C等水溶性功效性成分,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来源请求]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