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惠俊(英语:Yue Wai Chun,1954年6月23日),生于香港,他毕业于香港理工学院,是一位业馀天文学家和公民科学家[1]。曾任多届香港天文学会副会长,现任该会掩星组组长,香港观天会顾问,国际掩星计时协会远东分部的执行委员[2]

余惠俊在推动香港及中国掩星[3]、月闪(流星体撞撃月面的月球瞬变现象)、小行星、流星及系外行星的观测工作,成立香港首个天文网络 Astro-Net[4][5],推动利用导航卫星辅助掩星的计时及定位技术[6]。他订定各种天文名词翻译准则,包括:彗星中文译名准则[7][8][9][10]流星雨中文译名准则[11][12]、恒星及系外行星中文译名准则[13]小行星命名及中文译名准则[14]、增补中国恒星名称准则[15]

他是《香港天文》智能手提电话应用程式资讯编辑,发布地区性的天文资讯,对天文推广作出贡献。

天文工作

掩星

掩星组1988年成为国际掩食计时协会(IOTA)东南亚月掩星资料分发及收集中心。

1991年起为香港天文学会组团前往海外观测日全食[16][17][18][19][20][21]日环食内行星凌日及其它与掩星有关的观测活动。

为小行星掩星观测软件 Occult Watcher 进行中文化。

2021年起采用智能天文望远镜进行小行星掩星观测活动。

2023年起成为国际掩食计时协会东亚分部(IOTA/EA)执行委员,香港及澳门地区代表。

小行星

2021年开始,进行近地小行星观测,利用天体位置测量技术来追踪近地小行星得到准确位置,加上差分天体测光技术量度这些天体位置和光度微小的周期性变动,得到这些小行星的自转周期和利用光曲线反转方法[22][23]去计算小行星的立体形状。

流星

推动流星、流星雨的视频观测[24],为香港提供流星雨的本地预报,提供主要的流星雨未来(2018年至2050年)在香港出现的概况[25]

2017年12月,国际流星组织流星雨日历[26]决定由2018年起,采用香港天文学会 ZHR 的中文译法[27]及“流星雨和流星群的中文译名准则”为流星雨标准中文译名。

系外行星

2021年起,推动在香港市区光害污染的情况下,进行各种系外行星观测和初步分析工作[28]。他在美国变星者观测协会中系外行星的的观测编号是 YWAA。

近地小行星防御

2022年起参与近地小行星防御监测及观测工作[29]

增补中国恒星名称

国际天文联会执行委员会于2016年5月批准成立一个专门的星名工作小组(Working Group on Star Names,简称 WGSN),正式确定几个世纪以来口语使用的恒星名字。在新增的恒星名字当中,有部份是中国清朝时代的星表[30][31]中欠缺的,他按照增补中国恒星名称准则,根据国际天文联会新批准的星名,定立《中国恒星名称扩展星表》。

天文资料列表和索引

香港同好发现或者命名的小行星索引[32]

华人有关的小行星名称英文顺序索引[33]

华人有关的彗星名称索引[34]

国际天文联会流星雨名称缩写索引[35]

太阳系地球以外的行星及卫星上与中国有关地名索引[36]

特殊的小行星列表[37]

暦算硏究

小行星和彗星轨道观测(观测小行星和彗星的天文台编号是270[38]),数据提交国际天文联会小行星中心。掩星组以模拟方式进行太阳系小天体(小行星和彗星)的轨道历算研究,进行相关预报,观测,修正模拟参数,再进行改良预报,再观测。

发现

联同澳洲南昆士兰大学,搜寻地外文明计划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确认一颗编号TIC 139270665 b 属于土星类型温暖致密的系外行星研究过程中,发现一颗编号TIC 139270665 c 的新系外行星 [39]

荣誉

编号32622号小行星余惠俊星[40]以他的名字命名,以表扬他对推动天文作出的贡献。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