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五行大义》是隋朝萧吉所撰的一部关于方术的书籍。内容主要是阴阳五行,综合前代诸说,许多现在久已佚失的汉朝纬书只能从《五行大义》中窥得一些片段[1]。全书共五卷。
作者萧吉为梁武帝兄萧懿之孙,侯景之乱时西魏趁机攻取江陵,萧吉因此被掳至北朝,北周时为仪同,后为隋文帝、炀帝所信宠,《隋书》有传。《旧唐书·经籍志》载有“《五行记》五卷”,题萧吉撰,《新唐书·艺文志》亦有“萧吉五行记五卷”,《宋史·艺文志》有“萧吉[2]《五行大义》五卷”。
但此书在中国很早便佚失,在日本尚存,日本最早提到该书的是《续日本纪》卷二十天平宝字元年(757年)十一月条,其后还见于九世纪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佚存丛书》收载了该书,清嘉庆九年(1804年)许宗彦从日本《佚存丛书》中取得该书,校订之后在中国刊行[3]。中国哲学研究家中村璋八推测说:“在中国有太多五行书籍,因此该书的存在被人遗忘,直至散逸,但与此相对,此书在日本则被认为记载最得要领,因此被阴阳家等重用”[4]。
全书共由五卷构成,分成二十四段,以对应二十四节气。主题下还进一步细分,共计四十个条目,因为四十是“五行之成数”。全书“始自释名,终于虫鸟”。
现存最早的完整写本是日本元弘五年(1333年)的抄本。刊本最早刊行于日本元禄12年(1699年),1799年林述斋《佚存丛书》收录了该书。清嘉庆九年(1804年)许宗彦从日本《佚存丛书》中取得该书,校订之后在中国刊行,此时距《佚存丛书》刊行不过五年。
嘉庆十八年(1813年)《知不足斋丛书》将许氏刊本校订后收入,知不足斋本亦是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
阮元认为“其书文义质朴,征引谶纬诸籍有条不紊,且多佚亡之秘笈”[5]。李学勤也认为《五行大义》“是现在最重要的术数古籍之一……《五行大义》是解决五行学说疑难的一把钥匙。这部书,如萧吉本人在序文中说的,是‘博采经纬,搜穷简牒,略谈大义’,对经过长时期发展的五行学说系统做了理论性的总结概括。从《五行大义》又能知道,汉以来盛行的纬学与五行数术关系密切。许多纬书佚文,仅见于此书,极为珍贵。因此,研究汉代十分流行的纬学,也一定不能离开《五行大义》”[1]。
李约瑟评价该书说:“关于五行的最重要的中古时代的书籍……这本书讨论的科学问题比后来的任何著作都更多,而讨论的算命都更少”[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