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五线谱是一种由欧洲在17世纪左右完善,并为当今世界广泛采用的记谱法。其本质是利用横线以及线与线之间的间隙,通过各种乐谱符号来记录音乐。阅读及书写五线谱时,遵循从左往右的顺序。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3年2月16日) |
近现代音乐中,会出现固有符号不能满足作曲家所想表达的演奏方法的情况,故五线谱也可以由作曲家自定义并进行解释。
音符是用来标识音的符号,通常由符头,符杆,符尾三个部分组成。不同音符所表示的音的长短比例称之为时值。
具体音符的拍数由节拍号来定义。音符的实际演奏长短由乐曲的速度来决定。
符头用来标识音的高低以及时值,常见的符头有黑符头和白符头两种。
只有空心符头没有符杆和符尾的音符叫做全音符。全音符的时值为1个全音符。
符杆用来标识音的时值。
带有空心符头和符杆的音符叫做二分音符。二分音符的时值为1/2个全音符。
带有实心符头和符杆的音符叫做四分音符。四分音符的时值为1/4个全音符。
符尾用来标识音的时值。
带有实心符头、符杆和单根符尾的音符叫做八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为1/8个全音符。
带有实心符头、符杆和两根符尾的音符叫做十六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时值为1/16个全音符。
以此类推,每增加一根符尾,其时值便缩短一半,其名称亦为对应的X分音符。如三十二分音符,六十四分音符等。
休止符与音符是对应关系。音符代表需要演奏出音的时间,而休止符代表需要停止演奏出音(休止)的时间。同样,休止符也有全休止符、二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等等。休止符的时值与音符的时值亦为对应关系。
节拍号用以定义小节中的节拍数量以及音符时值的具体拍数,通常用分数的形式来表示。分母所代表的含义是“以几分音符为1拍”,分子所代表的含义是“每小节有几拍”。
如4/4 所代表的含义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
故,在4/4节奏的乐曲中,四分音符需要演奏1拍,根据时值比例二分音符需要演奏2拍,全音符需要演奏4拍。每小节所含的音符必须合计为4拍。
如3/8 所代表的含义为“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三拍”。
故,在3/8节奏的乐曲中,八分音符需要演奏1拍,根据时值比例二分音符需要演奏4拍,全音符需要演奏8拍。每小节所含的音符必须合计为3拍。
五线谱顾名思义需要画出五根横线,而五根横线之间自然产生四个间隙。这五根线自下往上分别称之为第一线至第五线,四个间隙亦自下往上分别称之为第一间至第四间。这些线和间都可以被音符标识为音,以自下往上的顺序来标识从低到高的音。这些音的具体音高(pitch)由谱号来定义。同时低于第一线的音或者高于第五线的音可以在五线四间之外另加线与间进行标识。这些外加的线和间根据其所在位置分别称为下加一间,下加一线,上加二间,上加二线等等。
谱号是用来定义五线四间具体音高的符号,常用的有G谱号,F谱号,C谱号以及打击乐谱号。
G谱号通常又被称为高音谱号。其含义为:定义符号螺旋中心所在线为小字1组的g音。通常情况下符合螺旋中心所在线为第二条线。[1]
F谱号通常又被称为低音谱号。其含义为:定义符号两点所夹的线为小字组的f音。通常情况下符号两点所夹的线为第四线。
C谱号通常根据其位置被称为中音谱号、上低音谱号,或者alto谱号、tenor谱号等。其含义为:符号尖角所在的线为小字1组的c音(中央C)。
速度记号用以标识乐曲演奏的速度,通常有文字描述以及音符式记号等。
文字描述的速度记号通常为一个或者多个意大利语单词,例如:Allegro,Andante,Moderato等
音符式记号通常表示为“音符=数字”的形式,例如:“♩=90”,其含义为:在一分钟内演奏90个四分音符时值的速度,即BPM值。
其他记号包括但不限于:
强弱记号:用以要求演奏者以相应的音量或者强度进行演奏。如:f, p, ff, pp, cresc., dim..等。
表情记号:用以要求演奏者以相应的情绪或者表情进行演奏。如:Cantabile,Maestoso, Dolce等。
音型记号:用以要求演奏者以相应的演奏方法来演奏出不同的音响效果。如:重音记号“>”,保持音记号“-”,Staccato记号“.”等。
记谱时,音符都会刻画在1条线上或者2条线中间的空间上。而这些线及间由下而上命名的,最下面的是第1线,最上面的是第5线;第1、2线之间为第1间,4、5线之间为第4间。在这5条线之间,可以记下11个音。
谱号将标示某个特定音所在的线,并将其他音依序排列。例如G谱号就将中央C对上的G音定在第2线上,第1间是F音,第2间就是A音,如此类推。而不同的谱号标示在谱上不同的线上,会改变五线谱所代表的音高。音调及其调号都会影响写在谱上的音高。
参考:音部记号
没有加上谱号或用特殊谱号的五线谱也可以用在敲击乐的谱面,以不同的线和间表示不同的乐器。
如果要在五线谱上记载位于下一线以下或上一线以上的音时,就必须在五线的上下,加上一些临时短线。这种短线就称为加线(ledger lines),由加线产生的间,就称为加间(ledger spaces)。
在西方中世纪早期人们使用纽姆符(neumes)来记录乐谱。纽姆谱以横线为标准,只能通过符号表示音调高低,但不能准确表示音值的长短。当时只能通过这些助记符记录音乐。
9世纪到11世纪,许多乐谱大量使用更精确的音符间距,用纽姆符在页面表示绝对音高,例如1000年意大利的Longobardian和Beneventan纽姆谱手稿,该谱是用类似现代音名字母与纽姆符结合方式,做成的简短纽姆谱手稿。此外,许多早期乐谱手稿使用一条或多条平行线,表示特定的音高。
现代五线谱源自于12世纪左右的葛雷果圣歌。在那个年代主要仍以文字结合符号来代表音高。然而有人却在当时开始尝试以线条来记录葛利果圣歌。并且随著时间从一开始只有一条线逐渐发展到四条线,并且只使用点代表音符。在当时因为乐器的调性与音域不同,乐谱用几条线并没有一个标准。阿雷佐的圭多被认为是现代五线谱的发明者。
现存最早的羊皮纸乐谱是在1342年制造,含有4线3间。5线4间的乐谱则是义大利人Ugolino of Forlì制作的。从乐谱的义大利文pentagramma可看出乐谱是5条线。16世纪法国率先将他们的音乐整合成五线谱系统,并很快的在欧洲广为流传。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