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分组交换协议(Internetwork Packet Exchange,IPX)是由Novell公司提出的运行于OSI模型第三层的协议,标准为RFC 1132。具有可路由的特性。IPX的地址分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网络地址由管理员分配,主机地址为MAC地址。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2017年4月) |
作为 Novell NetWare 的内置协议,IPX 协议曾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十分流行,成为当时网际互联的主流协议之一。
IPX的一大优势是IPX驱动程序占用内存小,这对于MS-DOS和Windows 95版本十分重要。IPX另一个优势是客户端计算机的配置简单。然而IPX对于诸如因特网等大型网络来说不能很好地扩展,因此随着互联网的繁荣使得TCP/IP普及,IPX的使用量下降[1]。
计算机可以运行多个网络协议,组成多种网络,因此几乎所有的IPX站点都会同时运行TCP/IP协议族,使其连接到Internet。
IPX数据包包结构
每个IPX数据包都是以具有以下结构的标头开头[2]:
八位元组 | 字段 |
---|---|
2 | 校验和(总是0xFF为无效的校验和) |
2 | 包长度(包含了IPX的标头) |
1 | 传输控制(跃点数) |
1 | 包类型 |
12 | 目标地址 |
12 | 源地址 |
数据包类型值: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