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于慎行(1545年11月3日—1608年1月9日),字无可,更字无垢,又字可远,号谷山,山东兖州府东平州东阿县洪范村人,明朝政治人物,隆庆戊辰进士,万历朝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于慎行 | |
---|---|
大明太子太保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 |
籍贯 | 兖州府东平州东阿县洪范村 |
族裔 | 汉族 |
字号 | 字无可,更字无垢,又字可远,号谷山 |
谥号 | 文定(赠太子太保) |
出生 | 嘉靖二十四年乙巳九月二十九日 1545年11月3日 兖州府东平州东阿县洪范村 |
逝世 | 万历三十五年丁未十一月二十二日 1608年1月9日 (63岁) 京师官邸 |
配偶 | 娶秦氏 |
亲属 | (子)于纬 |
出身 | |
| |
经历 | |
| |
著作 | |
|
祖籍现东阿县姚寨镇前屯村。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九月二十九日出生,为人忠厚老成,少而颖异,“为童子时屹然有成人之志”,“学有原委,淹贯百家,博而核,核而精”。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山东乡试第六名举人。隆庆二年(1568年)戊辰科会试二百八十七名,廷试二甲六十一名进士,改庶吉士,隆庆四年(1570年)升翰林院编修,纂修《世宗实录》、《穆宗实录》、《穆史》。万历元年(1573年)六月复除编修,三年(1575年),升修撰,四年(1576年)六月充经筵日讲官,“主讲唐史,每至成败得失之际,未尝不反复论说,上辄为竦听。”,于慎行遂得神宗信任,神宗御笔写下“责难陈善”四字以赐之,一时士林间传为盛事[1]。同年十二月升侍讲,七年(1579年)三月以病乞回藉调理。
万历七年(1579年)因反对张居正“夺情”,协同友僚前往张府“疏谏”,张居正指责他:“子,吾所厚,而公亦从人为此耶?”于慎行从容回答说“正以公见厚故耳”,张居正听罢忿怒不已,于是于慎行以疾请归。于慎行对张居正的改革措施不全赞同,御史刘台因弹劾首辅张居正专恣不法,被逮入狱,无人敢前往探视,于慎行却常去探望。万历十年张居正家族遭受迫害时,他仗义执言,请求照顾张居正的老母及孩子。在“夺情”事件中得罪张居正而受到排挤的于慎行曾给办案的邱橓写信:“当其柄政,举朝争颂其功而不敢言其过。今日既败,举朝争索其罪而不敢言其功。皆非情实也。”许多官员都佩服于慎行的勇气。
万历十一年正月起复翰林院侍讲,仍充日讲官,三月充会典纂修官,十月升左春坊左谕德兼侍讲,十三年七月与右谕德李长春为应天乡试考试官,十二月升翰林院侍读学士,十四年升礼部右侍郎,十五年十二月升左侍郎。万历十七年(1589年)六月改任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掌詹事府事,七月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万历十八年(1590年),连疏请早立太子,以定国本,神宗大怒,骂于慎行“要君疑上”、“淆乱国本”。万历十九年(1591年)九月辞官归隐,居家时编有《兖州府志》[2]。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十二月著以原官起掌詹事府印信,催取前来,照旧讲官。上疏推辞。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被重新起用,四月会推阁臣,于慎行、赵世卿、刘元震、叶向高、杨道宾、李廷机、孙丕扬等七人参加廷推,于慎行、叶向高、李廷机三人被点用,遂以原官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由于年老体弱,长途跋涉,十一月十日行取至京,至京仅十二日卒于京华官邸[3]。
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著有《谷城山馆全集》62卷、《谷山笔麈》18卷、《读史漫录》14卷、《璅言》1卷(附《梦语》)[4]、《杂记》1卷[5]、《兖州府志》52卷、《东阿县志》12卷等[6]。
曾祖于忠。祖父于时,寿官。父于玭,字世和,号翠峰,戊子举人、平凉府同知[7]。母刘氏,加赠安人。
兄于慎动,冠带儒士;于慎思,生员;于慎言,壬子举人;弟于慎由,生员。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