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香港已停辦學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九龙船坞纪念学校(英语:Kowloon Docks Memorial School, KDMS)曾是位于香港九龙红磡青州街2号[1]的官立小学。学校由香港黄埔船坞有限公司(Hong Kong & Whampoa Dock Co Ltd)顺应员工及街坊的诉求[2]于1948-1949年间与教育司署斥资50万港元兴建[3]。学校之命名以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空袭中不幸罹难的九龙黄埔船坞员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民的财产、物业被充公,导致引发大批难民移居香港,令香港学校严重不足。有见及此,香港教育司署协办多间学校以解决问题,而九龙船坞纪念学校乃其中之一。香港政府为了防止共产思想在香港蔓延,把13所左倾亲共组织“港九劳工子弟教育促进会”的学校取缔,受影响的学生会被迁往多家官立小学继续升学。当中便包括九龙船坞纪念小学、轩尼斯道官立小学等。[13][14]
九龙船坞纪念学校于1949年正式创校[15],主校舍为单层平顶建筑物,设有12个课室及礼堂(面积约3,600平方米)[16]。首届小六毕业生毕业于1950年。
开办初期向学生象征式收取每月港币$2学费,然而香港政府初期只全费协办上午校,下午校则名为红磡街坊公立学校[17],乃不同行政单位,却以资助性质协办,馀下的经营费用由红磡街坊福利会筹集。由于早期学额有限,教育偏向精英制度而并非每个年级也可分成甲及乙两班。学校的一二年级各有三班,而三四年级各有两班,到了五六年级只筛选馀一班,直到1950 年代后期才更改成每年级平均分成甲及乙两班。
早期的船坞小学学生无需穿校服,直至1960年初该校教音乐的李老师(Mr. Michael Lee Chiu Yuen)提出学生在进行课外活动时装束时不太整齐,于是便为学校设计了校徽。上午校校徽红蓝白三色的龙及舵轮图案组成,(下午校, 即街坊学校,则一向有校服和校徽),校服亦定为白恤衫及深蓝色裤子。[18]
教育司曾于1960年9月30日致函香港黄埔船坞有限公司商议在九龙船坞纪念小学接邻鹤园街兴建一所有30个课室的新校舍,原计画是新校舍落成后便把九龙船坞纪念小学的上下午校的学生合并及迁入。只有12个课室的旧校舍便改成临时学校,给等待校舍建成的学生使用。然而该多层校舍落成后却在1961年先外借予柏立基师范专科学校(Sir Robert Black Training College)及葛量洪教育学院(分校)[19][20]。其后再于1978年再转借五育中学,扩校计划亦无疾而终。该校舍现为圣公会圣提摩太小学所用。
1992年九龙船坞纪念学校成为首批改成全日制学校,运作至1995年被香港教育署以收生不足理由杀校,林曾惠琼女士成为最后一任校长。九龙船坞纪念学校学校停办后原址先后成为多间学术机构的临时校舍,当中包括协恩中学附属小学及香港兆基创意书院。目前,政府正打算重建此校舍成为一座设有18班的后千禧校舍,以迁置毗邻的天神嘉诺撒学校[2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