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乌戈·福斯科洛(义大利语:Ugo Foscolo,1778年2月6日—1827年9月10日),出生姓名尼科洛·福斯科洛(Niccolò Foscolo),已故意大利小说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及革命家[1],其主要作品有书信体小说《雅科波·奥尔蒂斯的最后书简》和诗歌《墓地哀思》,前者将新古典主义风格和前浪漫主义风格有机结合,后者既有史诗的气势磅礴,又有挽歌的荡气回肠。[2]
尼科洛·福斯科洛生于威尼斯共和国所辖的伊奥尼亚群岛中的扎金索斯岛(今属希腊),其父亲安德里亚·福斯科洛(1754-1788)是位家道中落的威尼斯贵族,以行医为生;妈妈迪阿曼蒂亚·斯帕西斯(1747-1817)是希腊人[3]。福斯科洛是家中的长子,他还有一个弟弟乔万尼和两个妹妹。福斯科洛幼时曾在达尔马提亚的语法学校中接受教育。1785年安德里亚·福斯科洛到斯普利特行医,全家也搬到当地。1788年安德里亚·福斯科洛突然去世,全家又迁回扎金索斯岛。不久福斯科洛接受了古希腊语的基础教育,但具有叛逆性格的他并不喜欢这种语言[4]。
1789年,福斯科洛的妈妈前往威尼斯居住,他则留在姨妈家继续接受教育。三年之后他也来到了威尼斯,继续在耶稣会学校中就读,期间学习和阅读了很多经典著作和萨福、阿那克里翁、阿尔卡埃乌斯和贺拉斯等人的诗篇[5]。1794年,福斯科洛进入帕多瓦大学接受教育,此时他已经创作了多篇诗作,在文学圈里有了一定影响。他的老师中的一位是塞萨罗蒂神父(Melchiore Cesarotti),塞萨罗蒂曾翻译过莪相的诗歌,其译文曾受到好评。在塞萨罗蒂和意大利作家维多里奥·阿尔菲耶里的作品影响下,福斯科洛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悲剧《的雅斯特》。1797年1月,这部悲剧在圣安格鲁剧院上演,取得成功[6]。
从1796年开始,福斯科洛激进的政治观点就被威尼斯政府所关注了,为此他曾到欧加内丘陵短期避难[4]:34-35,他将自己的名字从尼科洛改为乌戈的原因还不清楚。1797年,威尼斯共和国被法军占领,福斯科洛积极投入了共和国覆灭所引发的激烈政治讨论中。他是国家委员会的重要一员,并给拿破仑·波拿巴写了一首颂歌《致解放者波拿巴》,希望拿破仑可以推翻威尼斯共和国的寡头统治,建立自由的共和国[7]。1797年10月17日,《坎波福尔米奥条约》签订后,拿破仑将威尼斯交给了奥地利,这让满怀希望的福斯科洛受到了沉重打击。他辞去了政府部门的职务,先去了佛罗伦萨,然后到了米兰。
福斯科洛在米兰期间,创作了小说《雅科波·奥尔蒂斯的最后书简》,在其中表达了自己所受的精神打击。1911年的《大英百科全书》称这部小说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为政治化的一个版本。和同时代人一样,福斯科洛也曾认真考虑过自杀的问题。普鲁塔克在《古希腊罗马名人传》中描述的小加图的例子让他觉得值得效仿[8][9]。除了创作小说,福斯科洛还出版了包括12首十四行诗的诗集,将自己在《雅科波·奥尔蒂斯的最后书简》中那种的激情和对语言和韵律的控制融为一体。
福斯科洛在米兰还结识了比他年长的诗人朱塞佩·帕里尼和文森佐·蒙蒂,日后他对和帕里尼的交往报以怀念和感激。福斯科洛始终对拿破仑解放意大利报以期望,为此他于1798年年自愿参加了法国军队,参加了1799年的特雷比亚战役和热那亚保卫战,最终受伤和被俘。被释放之后,福斯科洛回到米兰。1801年。他的弟弟乔万尼的死亡让他甚为悲痛,之后的几年他专注于文学创作,创作了几篇著名的十四行诗《夜》、《乔万尼之死》、《扎金索斯岛》等,还发表了他对古希腊诗人卡利马科斯作品的翻译,开始了基于《伊利亚特》创作诗歌和翻译劳伦斯·斯特恩的《感伤旅行》[4]:67-68,103-104。
1804年,福斯科洛跟随法国军队到瓦朗谢讷驻扎,之后一直在当地居住。1806年,拿破仑入侵英国失败后,福斯科洛回到了米兰,见到了年轻的作家亚历山达罗·孟佐尼和老师塞萨罗蒂,还和多年未见的家人团聚[4]:131-135。1807年福斯科洛写了名诗《墓地哀思》,抒发对已故者的哀思,表示死者的品德将给生者以有益的启示。1809年,福斯科洛被任命为帕多瓦大学的修辞学教授,他在就职演讲中鼓励年轻人去学习和研究文学,不要严格遵循学术传统,而是更多关注文学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但这一演讲使得福斯科洛被禁止在所有意大利大学授课。
1810年起,福斯科洛的经济状况开始窘迫,他的悲剧《Ajax》发表后未获成功加剧了这种窘境。而由于这部悲剧具有反法内容,福斯科洛不得不于1812年离开米兰前往佛罗伦萨。他在佛罗伦萨的主要工作是完成对《感伤旅行》的翻译。拿破仑在莱比锡战役中失败之后,福斯科洛又回到了米兰,并参加了军队保卫意大利王国。奥地利人入侵时,福斯科洛曾计划参加新的政府。但拿破仑百日王朝失败后,福斯科洛最终还是离开了米兰,去了瑞士,在那里用拉丁文写了一批锋芒毕露的政治讽刺诗,攻击自己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敌人。1816年末,福斯科洛流亡到了英国[3]。
福斯科洛在伦敦期间,修订了《雅科波·奥尔蒂斯的最后书简》,还常为《爱丁堡评论》和《每季评论》撰写文学评论文章,介绍和评论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的作品,受到彼特拉克的译者达克雷夫人的好评[4]:202-205,但生活经常入不敷出,最后还为此被关入负债人监狱一段时间,这影响了他出狱后的社会地位。按照沃尔特·司各特的说法,福斯科洛无法维持长久的朋友关系。
1827年9月10日福斯科洛在特恩汉姆格林去世,葬于奇思维克的圣尼科拉斯教堂墓地,其墓碑尚在,上面镌刻着“耗尽心力的国民诗人”,但把年龄误写成了50。福斯科洛去世之后的四十四年,1871年6月7日,应意大利国王的要求,他的遗骨被迁回佛罗伦萨,隆重安葬在佛罗伦萨圣十字圣殿,葬在马基雅维利、米开朗基罗和伽利略等人的坟墓之侧[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