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历史
临淄,古称营丘,秦汉时作临菑。相传上古时期的伏羲、颛顼曾在这里活动。此后为爽鸠氏、蒲姑氏等部族的聚居地。公元前约1046年,周朝建立后,周武王把首席功臣太公望分封于此,建立了侯国齐国,定都营丘。六世齐胡公迁薄姑。七世齐献公迁回营丘,因其地临淄水,遂改名为临淄,此后临淄之名一直延用至今。齐国是西周、春秋、战国时的大国,因此临淄作为其都城,历史上极为繁荣。目前临淄齐国故城的城址尚存。
临淄城作为齐国的都城,共延续了八百余年历史,直到被秦国所灭。秦置临淄县,属齐郡。两汉时,临淄城为五都之一。汉高祖刘邦封韩信为齐王,都临淄。韩信死后,高祖将长子刘肥封于临淄,建齐国,辖七十余城。汉文帝时将齐国一分为七。据史载,当时的临淄约有十万户人家,依然是东部地区最大的城市。设立青州刺史部后,临淄县为州治[1][2]。
晋代,临淄县(临淄城)多遭兵祸,政权更迭频繁,其中南燕曾短暂地建都于此。此后,临淄县在青州的地位被益都县所取代。南北朝后的历代,临淄县先后属齐郡、青州、益都府、益都路、青州府等管辖。元末原城址被废弃,而在东南部另筑新城,即今临淄城区。
民国二年(1913年),全国废府,青州府废,临淄县属山东省胶东道。1925年,属淄青道。1947年,中华民国内政部编撰的《中华民国行政区域简表》中,临淄县为3等县,县域面积约为514.50平方公里,人口174364人[3]:124。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