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台湾地位未定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华民国殖民台湾论是一种认为从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接管台湾至今,台湾属于第五次被殖民时期的观点。认同该观点的学者认为,中华民国在接管台湾之后,采取内部殖民或类殖民的统治方式,形成中华民国殖民体系,对于台湾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各层面皆产生影响[1]。殖民时期的结束点,有几种不同说法,有一说认为是持续至今日,也有以1987年台湾解严作为分界点,第三种论点则以在2000年陈水扁当选中华民国总统,首次政党轮替后作为分界点,之后进入后殖民阶段。
此条目偏重在某些见解、事件或争议上。 |
1945年二战结束后,中华民国政府从日本手中接管台湾,开始推行一连串文化清洗政策,令台湾失去本土文化。但是中华民国政府延续了日治时期的作法,例如以行政长官公署取代台湾总督府,使得有台湾人开始将中华民国视为外来政权。战后初期实行集军政大权于一体的“行政长官公署”制与日本时代的总督府性质并无二致。作家叶石涛与史明指出台湾近四百年来有五次被殖民(荷、西、清、日、中)的惨痛记忆。学者李筱峰表示台湾历经荷兰、西班牙、郑氏、清朝、日本、再到中华民国,哪个阶段不是殖民统治?清政权以武力取得台湾,使原本南岛民族的台湾成为一个移垦社会,除了“政教不及”的原住民区之外,属于“拓殖型殖民地”。小说家李乔于2004年指出台湾虽已于2000年经历政党轮替,却仍显现“台湾特殊后殖民性”。学者陈翠莲认为战后的台湾是中国政府在台湾的“再殖民统治”,中华民国在接管台湾初期,采行再殖民化政策,使台湾人的认同转变,由欢迎祖国,改变为认同本土,产生了台湾人的集体认同。事实上,战后上海《侨声报》也指出:“所有表现都使一般台湾人感到这不过是另一种殖民地制度的代替。”[2][3]
该观点在戒严时期被视为政治禁忌,只有少数人在私下谈论。但在解严之后,结合了欧美后现代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的研究方向,该论点开始出现在台湾学术界。1999年,支持台湾独立运动的学者陈芳明在《联合文学》发表〈台湾新文学史的建构与分期〉,将中华民国接管台湾之后的时期,定义为殖民主义时期。在陈芳明提出这个论点后,以陈映真为首的夏潮联合会成员,曾对这个论点提出批判。台湾民政府则认为中华民国是流亡与殖民政权[4]。
课纲微调争议被《苹果日报》社论认为代表台湾仍未脱离被殖民状态[5],支持反高中课纲微调运动的年轻人中,很多人的立场被认为受到这个观点影响[6][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