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空间站工程[2],又称天宫计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进行的一个空间站研发建造计划,同时也是自1992年起正式立项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一部分。其最终目标是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导下,于低地轨道上自主建设并运行一个可与和平号空间站相媲美的第三代积木式构型空间站,即天宫空间站[3],首三个模组在2022年10月全面建成。而在此之前,中国已在其早先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等一系列相关的实验任务中完成了相应技术的试验和验证。
![]() | 此条目需要更新。 (2024年1月21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早在2001年就希望藉与欧洲空间局的合作机会参与国际空间站的建设[4],并随后几年多次表态希望参与国际空间站建设[5],但屡次以技术保密、资金短缺等理由被拒绝[6]。2011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和美国国会通过沃尔夫条款,立法禁止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航天局进行任何科学或技术交流。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得不自行试验研究并开发空间站系统。
天宫计划分两个阶段进行。试验阶段包括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计画变更)、天宫三号试验核心舱(已取消)。之后开始正式组建常驻的天宫空间站,预计运营十年以上,最少采用三个轨道舱组成,不低于60吨,最大规模可升级达180吨。其组成过程中将先发射无人空间实验室,而后再用运载火箭将载人飞船送入太空,与停留在轨道上的实验室交会对接,航天员从飞船的附加段进入空间实验室,开展工作。航天员的生活必需品和工作所需的材料、设备均由飞船运送,载人飞船停靠在实验室外边,作为应急救生飞船。如果实验室发生故障,可随时载航天员返回,航天员工作完成后,乘飞船返回[7]。
2011年9月29日,第一个先导试验型的空间站天宫一号发射。2016年9月15日,发射天宫二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11年至2019年超前进行了所有试验工作,于2021年左右开始在轨组建自己的80吨级载人空间站,并开展大规模的空间应用[8]。
201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批准了《载人空间站工程实施方案》。方案中提出载人空间站工程的任务目标是在2016年前后,研制并发射8吨级空间实验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再生式生命保障以及货运飞船补加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在2020年前后,研制并发射基本模块为20吨级舱段组合的空间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站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先进的空间技术平台。
根据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规划,中国在2011年9月29日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2016年退役,并且已在北京时间2016年9月15日晚间22时12分04秒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替补。另外发射了4艘飞船——无人的神舟八号和载人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一号——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至2019年全数取得成功。
中国未来的大型常驻空间站定名“天宫空间站”。于2021年4月29日发射核心舱,2021至2023年间在空间组建。计划运营十年以上。
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 | |||||||||||
---|---|---|---|---|---|---|---|---|---|---|---|
载荷 | 载荷类型 | 任务类型 | 飞行次序 | 运载火箭 | 起飞时间(UTC+8) | 发射工位 | 目标飞行器 | 结果 | |||
天宫一号 | 空间实验室 | 无人 | 1 | 改进型长征二号FT型运载火箭 | 2011年9月29日
21时16分03.507秒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 | 不适用 | 成功 | |||
神舟八号 | 载人飞船 | 无人 | 2 | 改进型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 | 2011年11月1日
05时58分10.430秒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 | 天宫一号 | 成功 | |||
神舟九号 | 载人飞船 | 有人 | 3 | 改进型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 | 2012年6月16日
18时37分24.558秒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 | 天宫一号 | 成功 | |||
神舟十号 | 载人飞船 | 有人 | 4 | 改进型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 | 2013年6月11日
17时38分02.666秒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 | 天宫一号 | 成功 | |||
长征七号首飞 | 测试任务 | 5 |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基本型 | 2016年6月25日
20时00分07.413秒 |
文昌航天发射场201工位 | 不适用 | 成功 | ||||
天宫二号 | 空间实验室 | 无人 | 6 | 改进型长征二号FT型运载火箭 | 2016年9月15日
22时04分12.428秒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 | 不适用 | 成功 | |||
神舟十一号 | 载人飞船 | 有人 | 7 | 改进型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 | 2016年10月17日
07时30分31.409秒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 | 天宫二号 | 成功 | |||
天舟一号 | 货运飞船 | 无人 | 8 |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基本型 | 2017年4月20日
19时41分35.361秒 |
文昌航天发射场201工位 | 天宫二号 | 成功 | |||
空间站阶段任务(关键技术验证) | |||||||||||
长征五号乙首飞 | 测试任务 | 9 | 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 | 2020年5月5日
18时00分27.092秒 |
文昌航天发射场101工位 | 不适用 | 成功 | ||||
天和核心舱 | 空间站组件 | 无人 | 10 | 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 | 2021年4月29日
11时23分15.613秒 |
文昌航天发射场101工位 | 不适用 | 成功 | |||
天舟二号 | 货运飞船 | 无人 | 11 |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基本型 | 2021年5月29日
20时55分29.373秒 |
文昌航天发射场201工位 | 天和核心舱 | 成功 | |||
神舟十二号 | 载人飞船 | 有人 | 12 | 改进型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 | 2021年6月17日
09时22分31.693秒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 | 天和核心舱 | 成功 | |||
天舟三号 | 货运飞船 | 无人 | 13 |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基本型 | 2021年9月20日
15时10分11.392秒 |
文昌航天发射场201工位 | 天和核心舱 | 成功 | |||
神舟十三号 | 载人飞船 | 有人 | 14 | 改进型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 | 2021年10月16日
00时23分56.469秒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 | 天和核心舱 | 成功 | |||
空间站阶段任务(建造) | |||||||||||
天舟四号 | 货运飞船 | 无人 | 15 |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基本型 | 2022年5月10日
01时56分37.376秒 |
文昌航天发射场201工位 | 天和核心舱 | 成功 | |||
神舟十四号 | 载人飞船 | 有人 | 16 | 改进型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 | 2022年6月5日
10时44分10.460秒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 | 天和核心舱 | 成功 | |||
问天实验舱 | 空间站组件 | 无人 | 17 | 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 | 2022年7月24日
14时22分32.057秒 |
文昌航天发射场101工位 | 天和核心舱 | 成功 | |||
梦天实验舱 | 空间站组件 | 无人 | 18 | 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 | 2022年10月31日
15时37分23.191秒 |
文昌航天发射场101工位 | 天和核心舱 | 成功 | |||
天舟五号 | 货运飞船 | 无人 | 19 |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基本型 | 2022年11月12日
10时03分12.374秒 |
文昌航天发射场201工位 | 天和核心舱 | 成功 | |||
神舟十五号 | 载人飞船 | 有人 | 20 | 改进型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 | 2022年11月29日
23时08分17.457秒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 | 天和核心舱 | 成功 | |||
空间站阶段任务(应用与发展) | |||||||||||
天舟六号 | 货运飞船 | 无人 | 21 |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基本型 | 2023年5月10日
21时22分51.052秒 |
文昌航天发射场201工位 | 天和核心舱 | 成功 | |||
神舟十六号 | 载人飞船 | 有人 | 22 | 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 2023年5月30日
09时31分13.480秒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 | 天和核心舱 | 成功 | |||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