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位于中国北京的大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简称地大、地大北京、北地[2](英语: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缩写:CUGB),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是两个独立的大学,互不隶属,它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俄罗斯外籍院士5名,博士生导师206名,教授205人,副教授301人。在4万余名毕业生中,有31人成为两院院士,200余人成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学校逐步成为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成为中国地球科学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地球科学研究的基地。学校现有18个院(系、部),47个本科专业,25个硕士学位一级授权点,117个硕士学位二级授权点,13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点,59个博士学位二级授权点,19个工程硕士领域和MBA、MPA授权点,12个博士后流动站。涵盖理、工、文、管、经、法、哲和教育8个学科门类;在职教职工1313人,全日制在校生1.5万人,继续教育在读生2.5万人。[3]


历史沿革
北京大学地质系 | 天津大学地质工程系 | 唐山铁道学院采矿系 | 西北大学地质系 | ||||||||||||||||||||||||||
北京地质学院 (1952年11月) | |||||||||||||||||||||||||||||
正定地质政治干部学校 (1953年) | |||||||||||||||||||||||||||||
北京地质学院留守处 | 湖北地质学院 (1970年9月18日) | 武汉地质学校 | |||||||||||||||||||||||||||
北京地质政治干部学校 (1978年) | 武汉地质学院 北京研究生部 (1978年12月9日) | 武汉地质学院 (1974年12月28日) | |||||||||||||||||||||||||||
北京地质管理干部学院 (1984年12月5日) | 北京地质教育中心 (1985年9月9日) | 武汉地质管理干部学院 (1984年8月7日) | |||||||||||||||||||||||||||
中国地质科学院 | 中国地质大学 (1987年11月4日) |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5年3月)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05年3月) | ||||||||||||||||||||||||||||
教学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院、系、课部
研究机构
-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实验室
- 矿物岩石材料开发与应用实验
- 地质超深钻探技术实验室(科学钻探实验室)
- 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实验室
- 地下探测技术与仪器实验室
- 岩石圈构造与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开放实验室
- 非传统矿产资源研究开放实验室
- 地球物质科学研究开放实验室
- 矿产资源定量评价及信息系统开放实验室
- 国土资源信息研究开发实验室
- 水资源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相册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东门,拍摄于2012年10月9日,地大60周年校庆前夕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5楼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图书馆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体育场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游泳馆
-
地大国际会议中心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室外攀岩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