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古代表示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相当于现代计时单位的两小时。起源于汉代皇宫夜间值班人员分五个班次,按时更换,称“五更”。
“更”这个计时单位,把晚上七点到次日早上五点均分为五更,相当现代计时单位共十小时,对应地支名称为戌时至寅时。
另外,一更又分为五点。
尽管现今华族社会已经停用“更”这个计时单位,但现代华文里依然会使用从“更”衍生出来的计时单位。现今的华文经常会使用“黄昏”来代表一个地区的傍晚时份。[1][2]
成语里代表夜深的“半夜三更”(或倒装成“三更半夜”)是从上述的“三更”演变出来的。“半夜三更”一词于元代作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和元代作家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里首次出现。[3]这句成语到现代依然被华族社会广泛使用。[4][5][6]
中国古代的航海人士会使用“更”作为计算海程之单位。一更等于60里。这个计算海程之单位到明清时期依然被航海人士使用。当时的航海人士使用“更”来计算海程时会以一块木片和正在航行的船齐行为准。船比木片先到为“不上更”,木片比船先到则为“过更”[7]。
十时辰制,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8] 俗话说:“一更人,二更锣,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