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0 厘米 sK 18重加农炮(德语:Schwere 10-cm-Kanone 18是德意志国防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一种野战加农炮。虽然实际口径是105毫米,但是因为其取代的10 cm K 17加农炮也是以厘米口径命名,因此延续这种命名方式。20世纪20年代,魏玛德国陆军进行了下一代陆军重型野战火炮的招标。当时德军希望下一代的10厘米口径的野战加农炮和15厘米口径的重型野战榴弹炮能共用同一款炮架:这导致了最终sK 18加农炮和在外观上十分相似的sFH 18榴弹炮最终进入德军服役。注意虽然比起sFH 18榴弹炮,sK 18的口径更小,但其作为加农炮拥有更长的炮管,所以二者最终在重量上非常接近,很适合共用同一款炮架。除此之外,这两门炮名称中的18式,是希望误导外国观察者认为它们是在一战期间设计,以规避凡尔赛条约对德国武器装备设计的限制。
对于下一代野战加农炮的竞标在克虏伯和莱茵金属间展开。研发始于1926年,到了1930年克虏伯和莱茵金属均成功造出了几门原型火炮。在德意志国防军对原型炮进行了长时间测试之后,1934年两家军工企业都被宣布中标:最终服役的sK 18加农炮结合了来自莱茵金属的炮身和克虏伯设计的炮架。
服役后,大部分的sK 18加农炮都被编入独立炮兵营中,作为军级或者集团军级火力使用,但是也有和sFH 18榴弹炮一起编入师属炮兵营的情况。由于拥有极佳的炮口初速,sK 18加农炮也有被作为重型反坦克炮使用,特别是在巴巴罗萨计划初期。作为坦克炮的sK 18加农炮也被安装在实验性的大麦克斯式自行火炮上。
在1939年二战爆发之后,希特勒要求将sK 18的射程提升到21千米。克虏伯通过加长炮管的方式,成功让新的sK 18/40加农炮的炮口初速提升到了905米/秒,并拥有21,150米的最大射程。由于新的火炮拥有6.30米的炮管(60倍径),其重量提高了不少,开火状态下有5720千克, 运输状态下有6440千克。德意志国防军认为这些火炮过重,所以对其缺乏兴趣。sK 18/40加农炮一共只在1940年生产了九门。[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