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翼龙属(属名:Liaoxipterus)是翼龙目翼手龙亚目梳颌翼龙科的一属,化石发现于中国辽宁省朝阳市的九佛堂组,年代为下白垩纪的巴列姆阶到阿普第阶。
在2005年,中国古生物学家董枝明、吕君昌将这些化石进行叙述、命名,模式种是短颌辽西翼龙(L. brachyognathus)。属名意为“辽宁西部的翼”;种名在古希腊文意为“短的嘴部”。
辽西翼龙的正模标本(编号CAR-0018)是一个几乎完整、遭到挤压变形的愈合下颌,长度为16.1公分。与其他梳颌翼龙科的差别,在于牙齿较短、牙齿数量较少,每侧只有11颗。还发现一个分离的舌骨[1]。
辽西翼龙最初被归类于梳颌翼龙科。在2006年与2008年,汪筱林等人先后提出辽西翼龙属于夜翼龙科[2]。在2008年,吕君昌提出努尔哈赤翼龙是辽西翼龙的次异名[3]。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